:::

11月焦點新聞

臺大公布首屆百大貢獻事蹟  承先啟後再創輝煌-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1928年所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即將於2028年(中華民國117年)迎接百歲生日的到來。臺大歷經近一世紀的淬鍊,不僅是國內高等教育龍頭,也在許多歷史事件上扮演重要角色。臺大自今年起連續5年,就「學術領航」、「產經發展」及「社會貢獻」3類,遴選出100件對世界或臺灣有深遠影響的重大貢獻事蹟... more

孫烜駿助理教授團隊 揭露屍體資源與埋葬蟲的生態密碼-封面圖

隨著生態學研究的進展,科學家們逐漸揭示動物屍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對埋葬蟲等物種而言,這些屍體更是其生存與繁殖的關鍵資源。過去許多研究利用埋葬蟲來檢驗各種生態理論與假說,多在實驗室進行。然而,這些研究所使用的屍體多為大小相近且種類單一,讓人對這些實驗結果能否真實反映野外的情況產生疑慮。... more

基因重組新發現 臺大與哈佛破解遺傳多樣性之謎-封面圖

你知道我們的遺傳多樣性是如何產生的嗎?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來自父母的染色體會交換遺傳物質,這是產生遺傳多樣性的關鍵。但要如何確保這個交換過程精確無誤,同時維持基因組的穩定,一直是生物學家們探索的課題。近日,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化學系與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一種名為Hop2-Mnd1的蛋白複合體具有特殊... more

臺大物理系藍劭宇副教授團隊通過電磁感應透明冷卻快速形成量子氣體-封面圖

量子氣體是一種非古典的新物質態,與氣態、液態、固態及電漿態並列。近年來,量子氣體在量子科學與技術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許多新的突破建立在量子氣體實驗的基礎上。一般氣體轉變為量子氣體的條件是當個別原子的德布羅意 (de Broglie) 波長超過原子間距,而透過降溫可以增加物質波的波長。... more

10月焦點新聞

賀臺大潘敏雄、鄭光成教授獲選國際食品科技學院2024年度院士-封面圖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 (IUFoST) 日前公佈國際食品科技學院 (IAFoST) 2024年度院士名單,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潘敏雄特聘教授與鄭光成教授(與生物科技所合聘)獲選。全校師生對2位教授在學術研究上的卓越表現深感敬佩,並謹此致上誠摯祝賀。... more

臺大團隊突破糖尿病急性腎病治療新紀元 減緩AKD向CKD進展的重大發現-封面圖

為應對全球糖尿病與腎臟病發生率上升的挑戰,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教授吳允升領導團隊專注於改善急性腎損傷 (AKI) 及急性腎病 (AKD) 患者的治療策略,特別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 (T2D) 患者。最新研究顯示,GLP-1受體促效劑在這類患者中能顯著降低死亡率及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more

海島如何應對未來? 臺大地質系教授沈川洲國際團隊解密太平洋威尼斯-封面圖

隨著全球暖化,海水面日益上升,臺灣及全球海島如何應對未來?在密克羅尼西亞首都波納佩島東部海岸,名為南馬都爾 (Nan Madol) 的廢棄古城,是由超過百座以柱狀玄武岩為主要骨架與一顆顆珊瑚填充其中興建的人工島嶼所組成,遠眺如同海上浮城,被譽為「太平洋威尼斯」,曾為紹德雷爾王朝 (Saudeleur Dynasty) 之都,因王朝滅亡而棄用。經過200年的研究,... more

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封面圖

臺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10年有成,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臺大醫院發表的全球首創新型態胃癌、大腸癌整合篩檢模式,研發成果於2024年10月1日榮登《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這項臺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提出整合篩檢創見,顯著提高篩檢效率,降低醫療人力與成本,... more

賀本校師長榮獲「有庠科技獎」-封面圖

賀本校師長榮獲「有庠科技獎」

更新日期:113年10月23日

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日前公布第22屆有庠科技獎得獎名單,其中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劉致為榮獲第22屆「有庠科技講座」(奈米科技)的殊榮;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風則榮獲第11屆「有庠科技發明獎」(資通訊科技)的肯定,全校師生對2位師長優異的研究表現深感敬佩並同感光榮。... more

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科普演講及2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合論壇-封面圖

2位諾貝爾獎得主阿蘭·阿斯佩 (Alain Aspect) 教授與李遠哲院士,於2024年10月15日齊聚臺灣大學,出席備受矚目的科普演講與聯合論壇,分享他們對量子物理與現代科學挑戰的見解。這場活動吸引許多大學與高中學子到場參與,現場座無虛席;許多無法親臨現場的大眾及外國人士也透過線上直播共襄盛舉。... more

臺大頒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蘭‧阿斯佩教授名譽博士學位 並發表臺大首場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封面圖

臺灣大學於2024年10月14日舉辦名譽博士頒發儀式,由校長陳文章頒發名譽理學博士學位予法國學者Alain Aspect(阿蘭‧阿斯佩,或稱「艾斯佩特」 ) 教授。阿蘭‧阿斯佩教授是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是量子物理領域深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專精於量子光學、原子光學、冷原子物理和量子計算等技術,並致力於開闢新的研究可能性。... more

臺大人文大樓新建工程計畫案 獲建築獎肯定-封面圖

臺灣大學人文大樓新建工程計畫案,日前榮獲第32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優良公共建設類∕優良空間活化類(施工組)的首獎(第一名)殊榮,得到評審高度肯定。臺灣大學人文大樓呼應此次金石獎「永續共生.宜居共享」的主題,除了重視自然永續、節能環保外,建築本身如何與生態共存、與使用者共享,也體現在建築觀念上。... more

臺灣大學獲「2024天下USR大學公民獎」第一名-封面圖

臺灣大學日前榮獲《天下》雜誌主辦的「2024天下USR大學公民獎(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第一名。主辦單位特別指出,臺大的「社會參與」不僅侷限於在地,更透過多元管道在國際間發揮影響力。... more

好心肝基金會愛心回饋臺大教職員健檢專案簽約儀式-封面圖

好心肝基金會及善心人士自4年前以來,持續協助臺灣大學關注教職員的身心健康,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2024年9月25日,臺大校長陳文章與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共同簽署「好心肝基金會愛心回饋臺大教職員健檢專案」的第二期合約,宣告健檢服務將邁向第二個4年。... more

9月焦點新聞

臺大特聘講座教授陳丕燊又獲國際學術大獎-封面圖

臺大梁次震宇宙學特聘講座教授陳丕燊近日榮獲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電漿物理學部Association of Asia-Pacific Physical Societies (AAPPS) Plasma Physics Division 2024年蘇布拉馬尼安.錢德拉塞卡獎(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Prize)。這個獎項是以印度裔美籍物理學家、1984年諾貝爾獎得主命名。... more

宏碁基金會科技支持 助臺大公衛學院與納米比亞大學合作防治結核病-封面圖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林先和與非洲納米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Namibia)、納米比亞國家衛生部及哈佛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合作進行降低結核病傳播及其經濟負擔的防治計畫。此計畫獲得宏碁基金會的支持,捐助300台平板電腦,以協助在納米比亞進行經濟負擔調查研究,並應用於當地公共衛生防治策略中,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 more

臺大線上課程榮獲2024美國昆蟲學會科學傳播獎-封面圖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薛馬坦 (Matan Shelomi) ,在臺大 Coursera 平台上所開設的大型開放線上課程「食用昆蟲」 (Edible Insects) ,近日榮獲美國昆蟲學會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ESA) 頒發的2024年科學傳播獎。該獎項旨在表彰那些有影響力且創新地傳播昆蟲學相關科學訊息的項目或計畫。.... more

椰林講座第八場 山海嘉之教授談Cybernics技術-封面圖

椰林講座第八場於2024年9月5日邀請筑波大學教授山海嘉之 (Yoshiyuki Sankai),以「Pioneering the Future with “CYBERNICS”for Medical, Healthcare and Social Innovation–fusion of Bio-Medical Systems, AI-Robot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Cybernics系統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為主題,說明整合AI、機器人、資訊系統與生醫為基礎研發出的Cybernics系統,目標是希望運用各項創新技術,解決人口老化所造成行動不便與生活品質下降問題,改善個人健康與提升人類生活,進一步對高齡化社會帶來貢獻。.... more

工學院林宗宏教授團隊 結合自驅動穿戴式裝置於智慧醫療領域的研發-封面圖

隨著穿戴式裝置的風潮興起,結合醫療診斷的發展,即賦予這些裝置智慧化的潛力。然而,穿戴式裝置受限於體積,無法搭載大容量電池,使得電力供給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挑戰。針對此問題,臺大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林宗宏及其研究團隊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利用人體活動所產生的生物機械能與體溫相關的熱能將這些易於取得的能量轉化為穿戴式裝置的驅動電力。.... more

臺大化學所劉如熹特聘教授團隊 富陶瓷複合電解質:高性能鋰金屬電池向固態電解質典範轉移概述-封面圖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已成為全球能源儲存技術的重要目標,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工業化。其中,開發薄且堅固的固態電解質是關鍵,因為它必須在不影響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化學穩定性的情況下具備足夠的薄度。然而,當前使用的薄型固態電解質大多以高分子材料為主,未來的工業生產可能面臨機械強度降低、鋰枝晶滲透和安全性降低等問題。.... more

臺大開學典禮展新意 讓新生乘著創意與夢想啓航-封面圖

臺灣大學於2024年9月1日舉辦113學年度開學典禮,今年度學士班的新生共有4497人,碩博士新生共有5932人。新生及家長熱烈參與今年的開學典禮,整體氛圍活潑不失莊重,精采的表演和精心籌備的影片將臺大人的熱心投入、奮力追求目標的特質及服務精神表露無遺,也代表新生的大學生活將帶著創意及夢想從即刻啟航,開啟青春的另一個篇章。.... more

揭開第三類磁性的面紗:交替磁性材料RuO2的自旋分裂效應研究-封面圖

由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曲丹茹所帶領的量子自旋實驗室,其研究團隊成功觀測到各向異性的自旋電流轉換效應,明確的證實RuO2的自旋分裂效應,此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7月發表於頂級物理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同時被期刊編輯推薦獲選為Editors’ suggestion。.... more

臺大研究成果報導─工學院材料系劉振良教授團隊 有機熱電材料與穿戴式發電元件研究-封面圖

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目標並因應全球暖化的威脅,各國紛紛投入綠色能源的開發。臺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電力需求不斷增加,開發新能源已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工業廢熱佔能源總量的50%以上,其中超過6成為低溫廢熱(低於100 oC)。若能有效回收這些廢熱,不僅能產生可觀的電能,還能顯著降低碳排放量。.... more

8月焦點新聞

賀本校青年學者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封面圖

國科會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並鼓勵國家未來學術人才長期投入學術研究與持續提升學術表現,設立「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臺灣大學113年度共有14位老師獲獎,人數約佔今年獲獎者的1/3,對於這些老師們的傑出表現,全校師生同感榮耀。.... more

前緣雷射鈾釷定年技術榮登「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封面研究-封面圖

臺大地質系沈川洲國家講座教授和博士班畢業生吳忠哲博士,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進行國際合作,此研究成果刊登於分析界最頂尖的《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發表極為困難的雷射鈾釷定年技術(Laser ablation U-Th dating),並獲選為封面文章之一 。此技術將雷射鈾釷定年極限推進至萬年以內,最年輕地質標本僅1千年,是國際上最前緣的分析方法。.... more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蕭輔仁助理教授:新擴散模型Med-DDPM提升3D腦部合成影像還原度-封面圖

臺大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合聘的醫學院助理教授蕭輔仁與研究團隊,引入一種名為Med-DDPM的擴散模型,專為3D語義腦部MRI合成而設計,以解決人工智慧 (AI) 在醫療保健領域,尤其是在醫學影像方面,會面臨的數據稀缺和隱私問題。該模型通過整合語義條件來有效應對數據稀缺和隱私問題,這包括將條件圖像按通道方式連接到模型輸入,從而在圖像生成中實現控制。.... more

利用轉印技術實現界面能量轉移 實現925 nm與1022 nm放光的高效率有機發光二極體-封面圖

臺大化學系教授周必泰實驗室團隊近年來致力於研究近紅外(NIR)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s),將理論付諸實驗,突破能隙定律(energy gap law)而屢屢打破NIR有機發光體世界紀錄,從2017年開發出740nm轉換效率(EQE)高達24%的材料;2018年則開發出800nm EQE達10%的分子;2020與2022年則透過理論的導証以及氘取代,成功開發出1000nm達外在量子產率(EQE) ~4%的空前NIR OLEDs。然而新尖端材料的開發是艱難的.... more

7月焦點新聞

臺灣生命史中最巨大的陸域脊椎動物:超過13公噸的古菱齒象-封面圖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與生演所副教授蔡政修及其博士生Deep Shubhra Biswas,跟位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張鈞翔合作,發現生存於臺灣更新世時期的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能超過13公噸,是臺灣生命史中目前所知道最巨大的陸域脊椎動物,完全改寫一般對於臺灣生物多樣性與其演化的認知。此古生物研究文章於2024年6月正式刊登於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more

解密百萬年來最熱暖期 —「MIS 11c 悖論」-封面圖

百萬年來,地球經歷著週期性的冰期和暖期循環,而現代正處於一個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暖期。隨著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全球變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大陸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全球生態和人類社會正面臨嚴重的氣候危機。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地球暖化過程及其驅動機制,研究過去極端暖期的成因,以古鑑今,成為當今科學界的重要議題之一。.... more

賀醫學院特聘教授兼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楊偉勛 榮獲師鐸獎-封面圖

臺灣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兼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楊偉勛日前榮獲2024年的師鐸獎,楊老師新創許多醫學院教學課程,改善研究所教學內容與制度;精進醫學研究部以提升學生的研究環境與制度,使其能發揮所學於研究。他更熱心於教學,迄今榮獲8次教學優良獎、2次教學傑出獎等獎項,成績斐然。全校師生對楊老師的教學熱情,以及改善課程與體制的抱負深感欽佩,獲獎實至名歸。.... more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學程加入歐洲公共衛生教育協會-封面圖

臺大公衛學院申請歐洲公共衛生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Public Health in the European Region; ASPHER)會員,經與會具投票權的45位學院院長和主任經過熱烈討論後,臺大公衛學院GHP申請入會案於2024年6月5日無異議通過,成為該協會少數非歐洲國家的會員(Associate Member),也為亞洲唯一同時獲取美洲ASPPH及歐洲ASPHER會員身分的學術單位。.... more

2024國際數位政府研究會議(dg.o 2024)圓滿完成-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於2024年6月11至14日成功舉辦第25屆年度數位政府研究國際會議 (dg.o 2024)。臺灣大學於3年前爭取到大會主辦權,本次會議吸引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名國際參與者。如此多元化的參與凸顯了數位政府研究社群的全球興起與探討數位政策的協作精神。.... more

賀臺大師長獲選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封面圖

中央研究院於2024年7月4日公布第34屆新任院士名單,其中3位為本校師長,分別是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王澤鑑(法律學院名譽教授)、蕭高彥(政治學系教授);數理科學組王金龍(數學系教授)。對於這3位師長在學術研究上的努力與成就,臺大全體師生深感敬佩,同感榮耀並致上誠摯恭賀。.... more

臺大CACIB和東大IQB簽署MOU 推動生醫演算、AI和造影研究的國際合作交流-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尖端生醫計算及影像研究中心(NTU Center for Advanced Computing and Imaging in Biomedicine, NTU CACIB)與日本東京大學定量生命科學研究所(U-Tokyo 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Biosciences, U-Tokyo IQB)於2024年5月24日舉辨「2024生物醫學先進演算和造影研討會:APSOT亞太地區空間多體學技術會議」,並簽署「學術合作活動備忘錄(MOU)」,為生醫演算、AI、造影研究的學術合作,及教授和學生之間的國際交流建立基礎。.... more

臺大研發AI機器狗 可望改善產業缺工問題-封面圖

臺大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帶領研究團隊,投入AI機器狗 (NTU DogBot) 研發已有初步成果,並獲國內多家媒體報導。臺大NTU DogBot系列從2022年開始研發,第一代採以3D列印方式製作,並研發出42公分長、4公斤重的小型機器狗,同時以此機器狗的雛形,進行步態控制以及自主定位與導航的概念驗證。.... more

臺大公民科學資料協助揭開螞蟻擴散新機制與鳥類窗殺模式-封面圖

當我們使用交通工具時,其他生物是否也會順道搭便車? 臺大生態演化所教授何傳愷研究團隊,博士後研究員許峰銓、長期義工許耿彰及Virginia Tech 的教授Scotty Yang等人,發現螞蟻會搭便車 (ant hitchhiking),尤其是外來入侵的螞蟻,因此搭便車可能是這些外來生物快速擴散的機制之一。.... more

揭示微妙的蛋白質之舞 了解寄生蟲瓦解宿主防禦的武裝-封面圖

農業化學系/生化科學所/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程教授徐駿森研究團隊,希望通過結構生化與生物物理的研究,闡明TgPDCD5蛋白的作用機制與功能。利用圓二色光譜、螢光光譜和同步輻射X光小角度散射等技術,研究團隊首先提供TgPDCD5具有熔球狀特徵的確鑿證據。.... more

利百代捐贈工程整修 -「新月台校園紀念品店」蓄勢待發-封面圖

臺灣大學於2024年6月28日舉辦受贈儀式,感謝利百代國際實業公司支持學校整修校總區「新月台」,未來將成立嶄新的校園紀念品店。雙方分別由臺大校長陳文章及利百代公司董事長門田明輝擔任代表簽約,儀式簡單隆重。.... more

6月焦點新聞

恭賀傑出校友許倬雲教授榮獲唐獎漢學獎 臺大將致力成為國際漢學研究與人才培育重鎮-封面圖

臺灣大學傑出校友,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歷史學界泰斗–許倬雲教授,今日(6/20)榮獲2024年第六屆唐獎漢學獎的殊榮。唐獎是世界級大獎,全球學界備獲稱譽,在各國重量級學者的競爭下,許倬雲教授獲獎讓臺大全體師生與有榮焉、深感驕傲。許倬雲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專心致力在學術研究並獲得傑出成就及貢獻。.... more

臺大暑期Pre-U課程 鼓勵準大生線上充實大學預備知識-封面圖

臺灣大學2024年再次推出「大學數理預備課程試辦計畫 (NTU Pre-U Program for Math and Science)」,提供「微積分」、「普通物理學」及「普通化學」等3門線上預備課程,鼓勵準大學新鮮人線上自學,充實大學數理先備知識,以發展大學專業及跨領域學習能力。.... more

臺大森林環資系教授余家斌與國際團隊合作 提出大自然如何透過嗅覺系統影響人類健康研究新方向-封面圖

接觸大自然可以改善情緒、提升認知功能與減輕壓力以促進健康;了解更多有關大自然對健康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提出如何管理土地、保護生態系統以及設計適宜人居的城市、住宅和公園。現有關接觸大自然促進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自然景觀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嗅覺系統研究則是一門新興的領域。.... more

5月焦點新聞

臺大化學所劉如熹特聘教授研究團隊回顧性論文—榮登國際頂尖期刊EnergyChem-封面圖

能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而目前重要的儲能裝置之一為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它成本低也攜帶便利,但仍迫切需要更高的能量、功率密度及良好安全特性,使鋰離子電池於未來交通系統與大規模電網電力儲存中更加實用。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法為採用鋰金屬陽極,由於其具高比電容(3861 mAh g-1)與低陽極電位(相對於SHE約為-3.04 V)。但鋰金屬陽極仍面臨一些重大問題,例如鋰枝晶生長、庫侖效率低、循環壽命差及使用有機液體電解質時的安全疑慮。.... more

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畢業典禮-封面圖

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畢業典禮

更新日期:113年5月29日

臺灣大學於5月25日在綜合體育館舉辦112學年度 (2024) 畢業典禮,今年學士班畢業生有5313人、碩士班畢業生有5182人、博士班畢業生有525人,總計1萬1020人。臺大校長陳文章期許畢業生能抱持著好奇心、夢想與熱情來踏出每一步;並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善用所學.... more

臺大與東歐結盟:探索與科索沃、立陶宛的新合作前景-封面圖

科索沃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團於4月17日來訪臺大,此次會晤為臺大與科索沃首次接觸。由臺大副國際長楊國鑫及國際處團隊熱情接待,雙方就交換學生、獎學金計畫、線上學術會議等合作意向進行會談,為雙邊高等教育合作打下基礎。.... more

李建璋教授榮獲愛迪生獎金牌 臨床創新引領未來-封面圖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於1987年設立愛迪生獎 (Edison Awards),本屆於4月18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頒獎典禮。此獎項被譽為「創新界的奧斯卡」,為全球創新領域最高榮譽。由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教授李建璋所開發的HoloXMed,在今年愛迪生獎工程與機器人學類別中的「尖端工具」子類別獲得金牌獎。.... more

臺灣大學第46屆ICPC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世界總決賽榮獲銅牌-封面圖

備受矚目的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 ICPC) 世界總決賽在2024年4月於埃及完美落幕。受疫情影響,這項被譽為「程式設計界奧運」的比賽在歷經二年中斷後復辦,世界各地頂尖大學再度匯聚,角逐學校的最高榮譽。.... more

如何營造腸道菌的適宜 臺大跨領域團隊的發現刊登國際期刊-封面圖

近年的眾多科學研究都指出,人體的腸道菌的好壞,可能會決定人的體態;透過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有愈來愈多人體腸道內的「瘦瘦菌」被發現。市面上也推出益生菌產品標榜可以減肥,但是究竟人體腸道內的細菌是如何幫助健康,達成體態調整,相關證據仍然缺乏。.... more

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研究發現北半球最古老的鬚鯨:謙遜福卡鯨-封面圖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與美國西雅圖伯克自然歷史與文化博物館 (Burk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的James Goedert和查爾斯頓的古生物中心 (Charleston Center for Paleontology) 的Robert Boessenecker合作研究,發現整個北半球最古老的鬚鯨,並將此新物種命名為Fucaia humilis(謙遜福卡鯨)。研究文章於2024年的4月正式收錄於國際知名的研究期刊Current Biology。.... more

生化科技系助理教授鄭梅君團隊發現植物特有的磷酸化機制能調節光照促進的轉譯作用 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封面圖

光照不僅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同時也是影響植物各種生理現象的訊號來源,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與過去研究透徹的轉錄作用相比,轉譯作用的層次影響更廣且重要,因為其直接影響到蛋白的生成與恆定。然而在植物中,是什麼樣的機制調節著轉譯作用以及選擇性蛋白合成仍不清楚;光照又是誘導什麼樣的特殊機制影響轉譯作用更是鮮少人知。.... more

臺大椰林講座第七場 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封面圖

臺灣大學自2023年起設置椰林講座,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的學界或企業界人士到校演講,以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椰林講座第七場於2024年5月9日邀請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現香港城市大學高等研究院資深院士,同時為臺大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的特聘研究講座郭位教授,以「大學怎麼辦」為題,在臺大工學院對全校師生發表演講.... more

臺大醫院泌尿部團隊「膀胱無力」研究 獲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年會最佳海報獎-封面圖

政策鼓勵下,臺灣再生療法蓬勃發展,醫界也積極採用生技產業最新的研發成果治療病患,並在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成果。由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闕士傑與醫師張尚仁領導的泌尿科團隊(醫師黃欣媚、李采霓及研究員劉姿廷),運用三顧公司所研發的專利高聚合型細胞,於動物實驗發現可以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低下」問題(即俗稱「膀胱無力」),此一研究成果在2024年4月5至8日舉辦的歐洲泌尿科醫學會(EAU)發表,榮獲「最佳海報獎」肯定,讓國際再度看到臺大醫院再生醫療的實力。... more

4月焦點新聞

臺大椰林講座第六場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Suprateek Sarker教授談數位化-封面圖

臺灣大學椰林講座第六場於4月15日邀請國際知名資訊系統領域專家,同時也是國際資訊系統學會院士 (AIS Fellow) Suprateek Sarker教授,以「Digitalization for a Better Tomorrow: How Can Information Systems (IS) Scholars Contribute?」為題,在臺大管理學院對師生發表專題演講,探討數位化的普及對社會的影響,平衡數位技術的利益和風險,確保其對教育和社會的正向貢獻。... more

臺大醫院研究新發現自體免疫機制 增加感染風險及嚴重性-封面圖

由臺大醫院派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修的鄭琬豑副教授,於進修期間研究發現一個新因子,可解釋為何有些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弱,返臺後和臺大醫院研究團隊持續與美國合作完成這項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三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此研究發現,人體若產生一種特殊的自體抗體,會抑制身體對抗病菌的天然防禦機制,從而增加罹患罕見且嚴重感染的風險。這項發現有望幫助這類病患早期獲得診斷和治療。... more

臺大化學系利用超分子化學揭開激發錯合物結構的神秘面紗-封面圖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顯示器已應用在手機、電腦以及電視上。然而,目前使用含銥金屬的放光材料,使OLED顯示器的製作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純有機放光材料勢在必行。其中,可以放出熱活化延遲螢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的有機材料最受矚目,這種螢光特性能大幅提升電能轉為光能的效率,達成高效率的OLED元件,極具商業應用潛力。... more

本校頒授諾貝爾獎得主 京都大學本庶佑教授名譽博士學位-封面圖

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親赴日本京都大學頒發名譽醫學博士學位予本庶佑 (Tasuku Honjo) 教授,典禮於2024年4月23日在京都大學舉行。參與典禮的臺大代表團有前校長楊泮池、副校長張上淳、醫學院院長倪衍玄等人;京都大學方面則包括研發副校長北川進教授、醫學研究所暨醫學院院長伊佐正教授、高等研究院院長森重文教授亦到場表示祝賀,典禮現場隆重且溫馨。... more

臺大生農學院與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簽署MOU 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共創智慧農業研究-封面圖

氣候變遷對於全球農業栽培與生產系統帶來嚴峻衝擊,為因應這項挑戰必須積極發展優化設施栽培與生產智慧化的科技農業。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與荷蘭瓦赫寧恩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WUR) 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跨國聯合研究中心 (Joint Research Center),共同開發引領國際的創新農業技術。雙方2024年4月8日於荷蘭在臺辦事處農業處長雷克諾 (Rick Nobel) 的見證下對外公布,此次合作將樹立智慧科技農業發展的新標竿,進一步攜手布局全球高端農業科技與產業... more

大氣–海洋–漁業的峰峰相連到西南大西洋 漁業生態的新調適策略-封面圖

氣候變遷以及其他人為因素而導致的海洋變化正在重塑漁業捕撈趨勢,預期也將對21世紀的水生食物來源產生重大影響。現今科技發展,已逐漸讓漁船的航跡與捕撈量管理電子化與即時化,持續累積資料能進一步科學化對漁業的瞭解。於此同時,如果能夠善用漁業資料並剖析漁業相關資訊與大氣海洋的環境關係,將有助於掌握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下漁業的變化趨勢,並發展相關的因應策略。... more

臺大研究成果系列報導–公衛學院流病預醫所方啓泰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刊登於eClinicalMedicine: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封面圖

由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方啓泰領導的臺美跨國合作研究團隊,發現美國M痘防治成功背後的關鍵:疫苗與衛教間的強大協同效應,此結果可望普遍應用於其他可透過疫苗預防和行為介入防治的傳染病,對未來新興傳染病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參考。研究成果於2024年1月5日刊登於eClinicalMedicine: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 more

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啟動儀式暨成立紀念研討會-封面圖

臺灣大學得到馨昌公司董事長鄧傳馨捐款,於2023年8月29日通過成立「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以紀念余英時院士(1930-2021),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和以漢學為中心的人文學術研究。余英時院士為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大師,也是極富代表性的公共知識分子,自1970年代起便與臺灣建立密切關係,在許多方面影響深遠。... more

臺大椰林講座第五場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來校演講-封面圖

臺灣大學自2023年起設置椰林講座,以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椰林講座第五場於2024年4月1日邀請國際知名的生物化學專家,同時也是2004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亞倫‧切哈諾沃 (Aaron Ciechanover),以「The Revolution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 Are we Going to Cure all Diseases and at What Price?」為題,說明生化技術的發展如何帶動醫藥研究的第三次革命,以及未來個體化醫療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潛在挑戰。... more

臺大九州UIUC三校聯合中心簽約暨揭牌 邁向三校合作新里程-封面圖

日本九州大學校長石橋達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校長Robert Jones率團於2月19日來訪,與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共同簽署臺大九州UIUC三校聯合中心合作備忘錄,並為中心揭牌,未來校間交流將擴大至3邊,並更系統化地推動醫學、工程、農業、人文社學等領域的師生交流與科研合作。... more

3月焦點新聞

臺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朱雪萍獲頒「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新秀獎」-封面圖

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朱雪萍於3月9日獲頒專為表揚女科學家卓越貢獻設置的「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中的「新秀獎」, 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2007年由臺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創立,旨在表彰女科學家貢獻、樹立典範,以啟發年輕女性投入科學、勇敢逐夢,進而促使科學界兩性平等與多元共融。... more

哲學系教授梁益堉團隊VR跨領域研究新發現:從第三人稱視角也能經歷「身體擁有感」-封面圖

由臺大哲學系教授梁益堉主持的「哲學與虛擬身體實驗室」 (Philosophy and Virtual Body Lab),在最新研究中突破了身體經驗只能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的限制,發現在虛擬實境的體驗中,受試者竟然可以對從第三人稱視角所看到的虛擬身體產生擁有感(body ownership),並產生「身體位置感」(body-location)和「自我位置感」(self-location)的改變。此研究成果於2024年刊登於國際跨領域期刊Virtual Reality。... more

2023美國專利世界大學排名 臺大躋身全球百大 稱霸全臺-封面圖

美國發明家學院(NAI)於2024年2月22日公布「2023美國發明專利獲證件數全球大學百大排名」 (Top 100 Worldwide Universities Granted Utility Patents in 2023),國立臺灣大學獲證55件專利,全球排名第58位,勝過日本京都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頂尖大學,全臺排名第一。... more

臺大孫烜駿助理教授團隊揭露微觀世界的共生策略:共生蟎在宿主昆蟲上的共存之道-封面圖

生物間的競爭無所不在,特別是在同一時間空間下彼此競爭資源的物種,如何實現共存是生態學上的重要議題。由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助理教授孫烜駿聯合劍橋大學動物系2位教授Walter Federle以及Rebecca Kilner共同合作,揭示2種蟎在同一宿主埋葬蟲身上的巧妙共存方式,以避免直接競爭。這項研究已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發表... more

地理系助理教授楊啟見及其團隊「全球河流與流域形狀資料庫」文章刊登國際期刊-封面圖

流域(Drainage basins)將地球陸地劃分成為個別的水匯集單元。河流與流域的幾何形狀影響水和沉積物的傳遞性,以及生態系統間淡水物種的連通性,例如:流域形狀決定地下水路徑的長度從而影響營養鹽與污染物的分布與運輸,流域形狀也決定地景類型是狹窄的河谷或寬闊的洪氾區,進而影響棲息地分布與生物多樣性。... more

臨床藥學研究所教授蕭斐元團隊串連三大全國性資料研究榮登知名期刊Lancet Psychiatry-封面圖

懷孕婦女的用藥安全是臨床實務上非常重要的議題,然而由於安全性及醫療倫理的考量,懷孕婦女往往無法參與隨機分配的臨床試驗,進行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的研究,因此,善用真實世界資料(real word data)的觀察性研究往往是回答這類臨床議題的關鍵方法。... more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領軍之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封面圖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教授、內科部劉志銘教授、陳介章醫師、陳美志醫師、嘉義基督教醫院陳柏岳主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方佑仁主任組成的多中心研究團隊,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開發幽門螺旋桿菌的精準治療,對於多次治療失敗的患者可達近90%的除菌成功率,是全球第一個證實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 more

臺大攜手台積電與德國政府 開創國際半導體人才培育新模式-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於3月6日舉辦「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Semiconductor Talent Incubation Program Taiwan)」始業暨歡迎典禮。此計畫起源為台積電於2023年與德國薩克森邦(Saxony)政府及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共同簽署的「半導體人才培育計劃協議」,在今年與臺灣大學正式展開合作,是台積電與薩克森邦政府唯一的合作學校。... more

臺大椰林講座第四場 筑波大學校長永田恭介來校演講-封面圖

臺灣大學自2023年起設置椰林講座,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的學界或企業界人士到校演講,以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椰林講座第四場於2024年3月1日邀請國際知名的生物學專家,同時也是現任筑波大學 (University of Tsukuba) 校長永田恭介 (Kyosuke Nagata),以「Host Factor-dependent Virus Replication」為題,在臺大管理學院對師生發表全英語演說。... more

2024臺大杜鵑花節熱鬧登場-封面圖

2024臺大杜鵑花節熱鬧登場

更新日期:113年3月13日

「杜鵑吐花芳 青年築夢想」,春暖花開的3月天,杜鵑花恣意地綻放於臺大校園,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於3月9日主持開幕式,揭開一年一度臺大杜鵑花節的序幕。現場除了有臺大雜耍社帶來精彩的表演。校園內的學系博覽會與學生社團博覽會也吸引許多莘莘學子、校友及民眾們參加,現場熱鬧非凡,生氣蓬勃。... more

生化科學研究所許家維老師團隊 解開細胞內蛋白質降解機制 研究成果發表於 Nature Communications-封面圖

臺灣大學生科院生化科學所助理教授許家維團隊與哈佛醫學院教授Victor Hsu合作,於日前發表研究成果,揭示出細胞質中的醣解酵素PGK1在膜上的非典型代謝功能,其在胞內體(endosome)膜上可作為貨物轉接蛋白,促進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運輸,這項發現不僅闡釋代謝酵素的新穎功能,並且對於細胞內蛋白質運輸提供了嶄新機制,該研究成果於2024年2月3日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re

臺大化學所劉如熹特聘教授研究團隊回顧性論文 榮登國際頂尖期刊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封面圖

自1980年代人們首次發現奈米粒子可因尺寸大小而影響粒子的顏色以來,奈米粒子逐漸受到各方學界的關注,量子點具備優異的光學性質亦是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內容。為提供研究人員對於此領域近期發展的全面理解及給予其未來研究工作參考方向,針對其中鈣鈦礦量子點的光學性質、穩定性提升技術與其玻璃複合材料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綜述乃至關重要。... more

賀本校師長榮獲112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封面圖

2023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全國共有86名學者及研究人員獲獎,其中臺灣大學共有26位師長獲獎,佔所有得獎者的30%,獲獎人數為全國最多。獲獎老師的研究領域也十分多元,專長遍及自然科學、醫學與人文科學等各學門領域,足見本校在不同研究領域上都有相當均衡的發展。... more

2月焦點新聞

都會區空氣污染對熱帶太平洋與全球氣候的影響-封面圖

東部赤道太平洋是聖嬰現象的發源地,對於調控全球均溫及影響世界各地極端天氣事件扮演關鍵角色。因此,準確預測這一地區的海水溫度對氣候學家來說是一項重要任務。在全球暖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該地區過去40年卻出現海表溫度降低的現象,這一異常趨勢的原因一直是科學界探討的焦點... more

2024 甲辰年新春團拜-封面圖

2024 甲辰年新春團拜

更新日期:113年2月21日

龍年伊始,臺灣大學於2月16日舉辦2024年新春團拜,特別邀請淡水百年歷史的北管軒社,同時也是受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團體–「淡水南北軒」表演「風入松」、「急三槍」與「番竹馬」等曲牌。現場鑼鼓的震天聲響和嗩吶的高亢的樂音,為臺大藝文中心的遊心劇場帶來無比的熱鬧與驚喜。... more

1月焦點新聞

臺大生機系跨領域團隊研發「物聯網多元素水耕養液監測系統」精準解讀植物營養需求-封面圖

臺大生物機電學系陳林祈教授和方煒教授所領導的跨領域團隊經過多年學術和產業的深耕,共同研發「農作物離子感測數位服務平台」。此數位平台可即時監測各種營養素濃度變化,協助解決作物營養障礙與養液調適等問題。此成果也於同年刊登在農業自動化領域指標性SCI期刊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上... more

藥學系程吉安老師團隊成功建立高靈敏胞外體蛋白整合式分析平台 可促進癌症精準醫學 文章獲選為Advanced Science期刊封面-封面圖

人體中各種細胞都會釋放胞外體(extracellular vesicle),胞外體攜帶來自原始細胞的生物分子,分析血液中的腫瘤胞外體對於癌症早期微創檢測和治療具有重要潛力。然而,腫瘤胞外體在血液中僅占所有胞外體的一小部分,目前的分析技術很難偵測到這些少量的腫瘤胞外體。此外,胞外體具有極大的異質性,其蛋白可能分佈於胞外體的各種空間,或甚至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於血液中,這些因素都讓分析腫瘤胞外體的蛋白標記極具挑戰性。... more

美國姊妹校西北大學國際副校長率團來訪 深化校間學術合作與交流-封面圖

美國西北大學國際副校長Dr. Devora Grynspan率領研發副校長Dr. Eric Perrault及生醫、電機領域等共9位代表,於2023年12月5日參訪臺大校園,拜訪臺大校長陳文章校長及行政主管團隊,討論深化兩校研究合作與師生交流。會談中聚焦討論共同研究種子經費,也期待在2校於2023年締結交換學生計畫後,能持續促進更多元的交流項目。... more

韓國姊妹校延世大學校長來訪—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簽約典禮-封面圖

臺灣大學於2023年12月7日迎接韓國姊妹校延世大學,目的為正式簽署臺大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CQSE)與延世大學徐昇煥校長領導下創立的量子資訊技術研究所的合作備忘錄。這份雙邊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典禮象徵著國際合作的第一步,將推動科學領域的不斷進步、促進知識的深度交流,同時為全球量子科學與工程領域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more

2023臺大東大雙邊論壇: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Challenges and Resilience-封面圖

臺灣大學與日本重點姊妹校東京大學,於2023年12月7日至8日於臺大舉行「臺大東大日NTU-UTokyo Joint Conference」,以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Challenges and Resilience為主題,進行為期2天的學術研討。東大校長藤井輝夫親自率領120位師生來訪,臺大由約230位來自11個學院的師生共襄盛舉,以未來永續發展主題展開兩國、多領域的研究交流。... more

農學院與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合作發展本土中草藥-封面圖

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2023年12月19日與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振興本土中草藥的栽培和利用。除解決本土中草藥缺乏問題,期盼能成為全球中草藥供應的領頭羊。由於化學合成藥劑如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在治療疾病上所引發的副作用,使得天然的藥用植物再度受到世人研究與重視... more

物理系教授包曼丹尼爾榮獲宏博研究獎-封面圖

臺大物理系教授包曼丹尼爾榮獲2023年度的「宏博研究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以褒揚包曼教授在研究與教學上的卓越成就。包曼教授為全球頂尖的理論宇宙學家之一,他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早期宇宙學上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在此之前他已榮獲許多國際與國內殊榮,國內如金玉學者、玉山學者等。... more

臺大攜手逾70家企業「產學共育」打造永續人才競爭力-封面圖

臺灣大學學務處於2023年12月12日舉辦「人才永續 產學共育」倡議活動,邀請臺灣各產業的公司執行長、人資長及高階主管齊聚,共商大缺工時代解方。當天出席的企業有台積電、台達電子、鴻海、富邦金、中信金、玉山金、宏碁及友達光電等約70家企業、逾130位企業高層與會共同倡議。... more

孑遺藍綠菌中的特殊藻膽蛋白體結構揭露光合作用演化消失的環節-封面圖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光能的吸收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為了獲取更多的光能,不同的光合生物在演化時發展出各自獨特的捕光天線蛋白系統。藻膽蛋白體為存在於藍綠菌的巨大捕光天線蛋白體 (~5-20 MDa),能捕獲光能並將能量傳遞到光系統二進次行光合作用。... more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