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焦點新聞

人類學系教授林瑋嬪榮獲中央研究院第十二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封面圖

中央研究院於12月11日頒發第十二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恭喜臺大人類學系教授林瑋嬪以英文專書“Island Fantasia: Imag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202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臺北:春山,2023)獲獎。.... more

突破智慧農業新境界 臺大跨領域研發團隊榮獲2023國家農業科學獎-封面圖

由臺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達德所領導的跨領域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的深耕獲得肯定,榮獲農業部「2023國家農業科學獎產業領航類首獎」。此跨領域研發團隊由臺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昆蟲學系、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臺灣海博特公司所組成,以「智慧型作物害蟲監測系統」在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方面的卓越表現,脫穎而出,凸顯臺灣近年來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的成功亮點。.... more

Arl4A可調控癌細胞 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之降解-封面圖

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李芳仁團隊日前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小GTP酶Arl4A調控蛋白質受體運輸至溶酶體(lysosome)降解的新穎機制,並証明Arl4A的表現是維持表皮生長因子(EGF)受體EGFR不被快速降解的分子機轉之一。該論文於2023年11月29日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卓越期刊,受到國際重視。.... more

賀臺大師長榮獲 112年度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封面圖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為鼓勵特約研究人員投入長期性、前瞻性的研究,以帶動我國科技發展,加速提升臺灣的科技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凡執行特約研究計畫或傑出學者研究計畫或配合該委員會特殊任務而執行其他重大專案計畫合計滿6年者,由該委員會頒給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牌。.... more

臺大椰林講座第三場 東京大學校長藤井輝夫來校演講-封面圖

臺灣大學今年椰林講座第三場於2023年12月6日邀請國際知名的工程學博士,同時也是現任東京大學 (University of Tokyo) 校長藤井輝夫 (Teruo Fujii),以「Transcending Boundaries: from Underwater Robotics to Molecular Computing」為題,在臺大管理學院對師生發表全英語演說。藤井校長勉勵臺大學生,不要害怕陌生事物或對開啟未知領域的研究感到焦慮,要勇於踏出舒適圈,在新領域中活用原本的專業知識,「盡情享受未知」。.... more

日本東京裡也能挖出古生物:抹香鯨的化石紀錄-封面圖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與日本群馬縣立自然史博物館的木村敏之,以及神奈川縣立生命之星地球博物館的樽創合作,發現全球目前仍極為稀少的更新世抹香鯨化石紀錄,此古生物研究文章已正式刊登於日本古生物學會所發行的日文《化石》期刊。.... more

「機」言可畏:臺大AI中心團隊研究 成果發表在頂尖期刊《美國心理學家》-封面圖

AI(人工智慧)的話是否全都可信?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與各種AI對話引擎互動,例如語音型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Apple Siri、Amazon Alexa,或是文字型聊天機器人ChatGPT與Google Bard等。這些對話引擎中,有些可能會從學習資料提取到錯誤資訊(如網路謠言),而有些可能因生成式AI的特性而會自己無中生有地產出不實回應。.... more

熱帶氣旋外圍雨帶之起源-封面圖

熱帶氣旋外圍雨帶之起源

更新日期:112年12月6日

熱帶氣旋(颱風)是自然界最具破壞力的天氣系統,而熱帶氣旋外圍雨帶(outer tropical cyclone rainbands, TCRs)是其風暴範圍內劇烈降水與危險天氣集中區域之一。儘管過去數十年來氣象界已針對外圍雨帶的各個面向進行探究,但是外圍雨帶的起源仍舊是大氣界未解之謎。.... more

賀本校師長名列 2023全球高被引學者-封面圖

賀本校師長名列 2023全球高被引學者

更新日期:112年12月4日

科睿唯安 (Clarivate) 日前發布「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3),臺灣大學有陳浩銘教授(化學領域)、鄭安理教授(臨床醫學)、楊志新教授(臨床醫學)、劉如熹教授(跨領域)、吳嘉文教授(跨領域)以及黃明蕙教授(經濟商學)入選。全校師生對於師長們在研究上的努力感到欽佩及祝賀之意。..... more

11月焦點新聞

印第安納大學與漢堡大學學者參訪臺大 「應用生成式AI製作 VR教案」課程-封面圖

臺灣大學在今年11月6日至10日迎接來自印第安納大學(IU)與漢堡大學(UHH)8位學者,進行為期一週的訪問,教務處數位學習中心負責規劃與接待。交流主題為3校近年在數位教學發展上的經驗與成果,數習中心除分享NTU COOL學習平台、教務處未來教室、教學館錄播系統等硬體建設外,也特別安排參訪.... more

理學院化學系教授楊吉水有機晶體展現高彈性與大幅度光機械伸長-封面圖

一般被認為容易脆裂的有機分子晶體,在某些特殊分子結構與晶體堆疊情形下,卻可能具有彈性和塑性。當分子晶體受光或熱等刺激而表現出彎曲、扭曲、伸長等不同類型的機械形變而不斷裂時,便成為具有潛力的光機械力和熱機械力晶體材料。微觀來說,分子晶體在受到光或熱刺激後,分子結構產生變化,在原有的晶格中會產生機械扭力.... more

顯微鏡下的米氏光電子學-封面圖

顯微鏡下的米氏光電子學

更新日期:112年11月29日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朱士維團隊與清華大學光電所教授陳國平、中國暨南大學李向平與日本大阪大學Junichi Takahara合作,發現在顯微鏡下聚焦光斑與奈米結構大小相近時,改變光斑與奈米結構的相對位置,會激發原本沒有的共振模態,稱之為「移位共振」(displacement resonance).... more

賀臺大師長榮獲第27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及第67屆學術獎-封面圖

教育部為鼓勵學術發展及獎勵產學實務研發合作,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促進大學發展特色並鍊結產業,特設置國家講座、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日前公告得獎名單,臺大的獲獎師長分別是。.... more

臺大線上課程榮獲 2023 臺灣開放教育卓越獎及開放教育資源運用示範獎-封面圖

為鼓勵教師投入開放教育行列,實現「聯合國SDGs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永續發展目標,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 (TOCEC) 特別舉辦「2023 臺灣開放教育卓越獎優良課程徵選活動」,得獎名單日前公佈,臺大 「材料力學」課程榮獲 OCW 組特優;「用 Python 做商管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榮獲 MOOCs 或微學分組優等;「臺大線上課程高中推廣計畫」榮獲開放教育資源運用示範獎。.... more

臺大吳青錫助理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刊登於 Nucleic Acids Research 期刊-封面圖

臺大藥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青錫團隊首次揭示DNA損傷反應中關鍵的蛋白質激酶 (protein kinase) – ATR,藉由調控RNA解旋酶(helicase)DHX9,防止基因毒性壓力(genotoxic stress)所引起的基因體不穩定性(genome instability)的分子機制。成果發表於國際傑出期刊 Nucleic Acids Research。.... more

創校95年校慶慶祝大會-封面圖

創校95年校慶慶祝大會

更新日期:112年11月22日

國立臺灣大學於11月15日舉行創校95年校慶慶祝大會,由校長陳文章主持,邀請歷任校長、各地校友及各界貴賓等約千人與會。會中頒授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先生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卓越的成就與貢獻;大會同時表揚10位傑出校友及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場面隆重而溫馨。.... more

賀校友胡正明榮獲2023總統科學獎-封面圖

賀校友胡正明榮獲2023總統科學獎

更新日期:112年11月15日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1968級校友,同樣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的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榮譽講座教授–胡正明,目前榮獲「2023總統科學獎」(應用科學組)。其科學成就及重要貢獻,不僅提升臺灣學術聲譽及國際競爭力,對於增進人類生活福祉更有深遠的影響,實為臺灣學術界的最高典範,全校師生對其成就深感敬佩,並同感榮耀。.... more

臺灣大學醫學院「臺灣腦庫」揭牌典禮-封面圖

腦庫是蒐集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比如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等。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腦庫。臺灣大學自 2017 年起,從無到有、歷經6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建立臺灣第一個腦庫,並於 2023 年11月5日上午在臺大醫學院舉行「臺灣腦庫」的揭牌典禮。.... more

「百年淬礪  世紀傳薪」 啟動百歲校慶系列活動   攜手邁向百年榮耀-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不僅是國內高等教育的龍頭,也在臺灣整體高教史上占有重要篇章,臺大前身為1928年所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即將於2028年(中華民國117年)迎接百歲生日的到來,意義深遠。臺大於11月13日舉辦記者會,由校長陳文章向外界說明對於臺大百歲校慶的具體規劃,會中也同時揭曉百歲校慶標語–「百年淬礪 世紀傳薪」,宣告臺大的百歲校慶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more

建立鑑定藍綠菌的新方法顯示以遠紅光行光合作用的藍綠菌也存在臺大校園中-封面圖

2023年9月,由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何銘洋團隊和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助理教授劉勃佑合作發表一種了解生物資訊的新方法,可用於鑑定環境中會以遠紅光行光合作用的藍綠菌。這個新方法有助了解環境中這些特殊藍綠菌的分布、與其他細菌的相對比例,和它們的多樣性。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more

傑出校友盧志遠教授榮獲George E. Pake獎-封面圖

中研院院士,同時也是傑出校友的臺大物理學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盧志遠,日前榮獲美國物理學會(APS)所頒贈的George E. Pake獎,成為2024年的獲獎者,以表彰他是在原創研究成就、工業研究或開發管理方面領導表現出色的物理學家。對其不凡成就,全校師生齊表誠摯的恭賀之意。..... more

臺大生農學院獸醫學系團隊研究成果刊登於 Advanced Science-封面圖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為流感病毒)被視為公共衛生的關鍵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有多達10億人感染季節性流感。臺灣每年自10月逐漸進入流感好發季節,施打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但由於流感病毒有高度的變異性,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疫苗缺乏交叉保護效果,因此製藥公司須每年針對世界衛生組織所預測流行的病毒株重新製作疫苗,人們也須每年重新施打,此為流感防疫上的一大困境。.... more

臺大椰林講座第二場 中研院院士劉立方來校演講-封面圖

臺灣大學今年新設置椰林講座,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的學界或企業界人士到校演講,以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繼首場邀請到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天野浩教授來校演講後,第二場椰林講座邀請國際知名的海嘯科學家,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劉立方(Philip L.-F. Liu),以「一位臺大校友的學術生涯 An NTU Alumnus’Academic Journey」為題,對全校師生發表演說。他鼓勵臺大學子不要害怕失敗,要勇於踏出舒適圈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more

10月焦點新聞

挪威姐妹校奧斯陸大學校長拜訪臺大 深化兩校連結-封面圖

挪威姐妹校奧斯陸大學校長Dr. Svein Stølen,政治策略顧問Ms. Marianne Knarud於10月5日來訪臺大,由臺大校長陳文章、國際長袁孝維,文學院副院長林美香,文學院副院長吳雅鳳與工學院國際事務執行長顏鴻威接待。.... more

德國姐妹校漢堡大學校長來訪 深化重點姐妹校合作-封面圖

德國姐妹校漢堡大學校長 Prof. Dr. Hauke Heekeren、校長特助 Dr. Pellegrino Favuzzi、國際事務主管 Mr. Gero Hemker於10月4日來訪臺灣大學,由臺大校長陳文章、國際長袁孝維、醫學院副院長詹迺立、永續辦公室助理執行長謝宜桓接待。.... more

臺大團隊突破技術瓶頸:即時監測腫瘤細胞DNA修復活性 開創精準醫療新紀元-封面圖

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和臺大醫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以腺病毒為載體的螢光檢測技術,能高度精確地測定腫瘤細胞的DNA修復活性。這項技術可應用於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還在卵巢癌患者的臨床應用中預測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more

陳文章校長出席法國姊妹校UGA榮譽博士受獎典禮 雙方持續深化合作-封面圖

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於臺灣時間10月12日(四) 晚上8點出席法國科諾伯勒阿爾卑斯大學(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 UGA))舉行的榮譽博士受獎典禮(Doctor Honoris Causa Ceremony),並與UGA大學校長Yassine Lakhnech共同簽署二校重點姐妹校合作協議書以及交換學生計畫書續約。... more

分醫所徐立中教授研究團隊成果榮登免疫醫學頂尖期刊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封面圖

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徐立中研究團隊日前發表論文,首度揭示ZNRF1泛素連接酶(ubiquitin ligase)調控第三型類鐸受體(TLR3)介導的免疫反應,此新發現對病毒引起呼吸道細菌雙重感染(Respiratory bacterial superinfections)的患者在藥物開發上的治療策略提供新方向。該論文於2023年8月7日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實驗醫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more

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北區聯展:「跨域領航,攜手永續!」-封面圖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自107年起由教育部開始推動,從試辦到正式推行,今年已經邁入第六年,數年下來累積了相當豐碩的成果。自計畫推行以來,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均定期邀請全臺各計畫共同展出耕耘的果實—不過今年特別不一樣... more

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封面圖

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Dr. Krzysztof Marian Górski和教科部國際司司長Mr.Piotr Semeniuk於今年8月16日來訪臺大,由陳文章校長、袁孝維國際長及重點科技學院院長闕志達接待。此次學院院長Dr. Krzysztof Marian Górski訪臺,主要進行我國重點科技領域、華語及雙語教育等人才培育方式及產學合作機制的考察。... more

陳文章校長擔任九州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嘉賓-封面圖

臺灣大學姊妹校–日本九州大學,於9月25日舉辦畢業典禮,臺大校長陳文章應邀擔任畢典的演講嘉賓。陳校長會後也代表臺大與九州大學簽署合作意願書,展開包含半導體、理工領域雙學位、永續合作與農業等多面向的合作。... more

112年教師節茶會 感謝老師們的付出-封面圖

112年教師節茶會 感謝老師們的付出

更新日期:112年10月5日

臺灣大學於9月28日舉辦112年教師節茶會,頒發或表揚獎項包含服務年滿40年、30年的優良資深教師、師鐸獎、教學傑出獎、服務優良獎、傑出導師等校內外獎項。校方感謝獲獎老師們的辛勞與付出,並給予最高的支持與肯定。獲獎師長典禮後齊聚一堂,進行交流。... more

9月焦點新聞

生命科學院特色研究報導—植物科學研究所陳賢明助理教授 野生綠豆的抗蟲防禦機制-封面圖

綠豆為一種常見的雜糧作物,常被加工作為食品,也是素食用者近幾年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綠豆在田間也因為其根部的固氮功能,時常被當作綠肥作物。然而,在田間環境中,作物時常會受到害蟲侵擾而減少單位面積產量。斜紋夜蛾幼蟲是一種廣食性的害蟲,主要啃咬植物葉片,造成光合作用效率低下。野生綠豆具有高度基因歧異度,因此,研究團隊期透過野生綠豆的轉錄體學及代謝體學,找到潛在能抗斜紋夜蛾的代謝物及基因,並透過育種或萃取等方法,降低田間防治的難度。... more

颱風重創南投仁愛鄉 臺大生農學院山地實驗農場協助救災-封面圖

南投縣仁愛鄉8月初因卡努颱風導致數日豪大雨,對外交通及通訊中斷,並造成南豐、春陽、廬山等部落嚴重災情。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位處於「梅峰」及「春陽」的附設山地實驗農場雖受損相對輕微,但仍與鄰近部落同陷災區。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USR),發揮社區共榮精神,農場於災後立即開放春陽分場及梅峰本場學生實習宿舍供進駐災區的國軍官兵就近利用,協助復原工作。... more

攜手邁向永續 – 臺大主辦2023大學永續治理工作坊-封面圖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於8月30日舉辦「2023年大學永續治理工作坊」,此次工作坊由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主辦,聚焦大學永續治理、設定低碳轉型目標與策略2大主題,透過經驗分享,增進校園永續治理工作團隊之間的交流與能力建構,推動跨校永續治理知識共享。... more

推廣創新理念 帶動人才培育 臺大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揭牌-封面圖

為執行教育部「創新跨域未來大學計畫」,臺灣大學9月15日舉行「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揭牌典禮。教育部長潘文忠出席典禮,三校系統的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劉美慧、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劉志成亦到場祝賀。計畫辦公室成立後,對內將發揚未來大學的精神,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對外將以論壇、工作坊等形式,向臺灣各大學校院推廣未來大學的理念,帶動臺灣高等教育界對未來人才培育的討論。... more

追尋藍鯨的老祖先:鬚鯨的起源-封面圖

追尋藍鯨的老祖先:鬚鯨的起源

更新日期:112年9月13日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的古生物研究成果,以紐西蘭所發現的早期鯨魚化石為主,再加上整合全球的化石紀錄,提供理解大型鯨魚起源的關鍵線索,此文章剛正式刊登在紐西蘭皇家學會所發行的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more

臺大化學所劉如熹特聘教授團隊回顧性論文:非水電解質之可充電金屬二氧化碳電池最新進展 榮登Chemical Reviews-封面圖

近日,臺大理學院化學系、前瞻綠色材料高值化研究中心與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的劉如熹特聘教授研究團隊,與臺北科技大學的鐘仁傑教授以及臺灣師範大學的胡淑芬教授共同合作,研究發現,近期二次金屬二氧化碳電池的進展,特別著重於鋰(Li)、鈉(Na)、鉀(K)、鎂(Mg)與鋁(Al)系統與含非水電解質... more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來校演講 為臺大椰林講座揭開序幕-封面圖

臺灣大學今年新設置椰林講座,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的學界或企業界人士到校演講,以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首場椰林講座,臺大即邀請到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教授 (Hiroshi Amano),於9月1日以「Why did GaN-based blue LED emerge from a poor University」為題發表演講,師生出席踴躍以一睹大師風采。... more

112學年度開學典禮 歡迎新生們成為臺大大家庭的一份子-封面圖

2023年8月27日是臺灣大學112學年度開學典禮,112級學士班的新生共有4490人,碩博士新生共有5724人。典禮以「臺大第一天」為主題,穿插臺大飛音阿卡貝拉社的校歌教唱、師生快問快答、臺大魔術社表演、臺大管樂團演奏等青春洋溢的表演活動,在豐富有趣的典禮活動中讓新生感受到祝福,感受成為大學新鮮人第一天的悸動,留下新生入學的共同記憶。... more

8月焦點新聞

陳文章校長率團訪美 深化姊妹校鏈結 參訪創新創業基地-封面圖

陳文章校長率領行政團隊成員,包含副校長丁詩同、國際長袁孝維、教務長王泓仁,於7月29日至8月9日出訪美國,深化臺大與美國姊妹校合作鏈結,並參訪姐妹校創新創業基地。首站陳校長訪問母校羅徹斯特大學,簽訂2校學術合作協議,並討論2校共同研究經費、學生交流等合作項目。丁副校長則率袁國際長、王教務長前往紐約,拜訪姊妹校康乃爾大學創新基地Cornell Tech... more

臺大分細所陳俊豪助理教授與跨國團隊攜手合作發現線蟲身體硬度會影響接觸性的伴侶辨識的社交行為 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 Current Biology-封面圖

動物間的身體接觸在動物界的社交行為中至關重要。以交配行爲來說,動物必須尋覓合適的對象,透過伴侶辨識的社交行為完成辨識及交配,並且生下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對生物多樣性與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般來說,動物依賴化學因子作為遠距離溝通的訊息來找到適合伴侶,當距離靠近時,則使用不同的物理性因子來解讀作為近距離的訊號... more

宋恭源先生捐助臺大成立「頂尖研究講座」10年計畫 擬邀請諾貝爾奬得主學者來臺-封面圖

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和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於8月15日在臺大進行「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捐贈儀式,宋創辦人將自2023年至2032年,為期10年期間,每年捐贈2000萬元,10年共計2億元來設置此頂尖的研究講座,以協助臺大邀請國際頂尖學者來校擔任短期或長期講座教授,並與臺大相關領域研究團隊進行更進一步的各項學術深度交流... more

賀張上淳副校長獲頒三等景星勳章-封面圖

賀張上淳副校長獲頒三等景星勳章

更新日期:112年8月21日

行政院長陳建仁8月17日代表蔡英文總統頒授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三等景星勳章」,以表彰張副校長在SARS、H1N1及COVID-19疫情期間,不但親身投入防疫規劃與執行,協助政府有效控制疫情,更以專家身分提供重要政策建議,安定社會民心,守護國人免於疫病威脅,貢獻卓著。... more

賀醫學系特聘教授兼臺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榮獲師鐸獎-封面圖

現任臺灣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兼臺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為臺大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他在2011年升任教授,2022年獲得特聘教授的榮銜,專長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學及細胞生物學。婁副院長的臨床專業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均表現優異,也屢屢創新開刀方法,曾3度獲得教學傑出獎、4度獲得教學優良獎等,對於教學的奉獻備受肯定,此次獲得2023年師鐸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more

7月焦點新聞

臺大賽車隊自製電動賽車 Epsilon 4亮相-封面圖

由臺大學生跨學系組成的臺大賽車隊,於7月8日舉行新車發表會,這是由學生親手設計、耗時一年打造的全新第四代賽車「Epsilon 4」。相較前一代,不僅電池模組是由學生自行設計,車輛重量更輕,結構強度更強,也增加底板及防傾桿增強穩定性,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96公里。賽車隊也參加7月16至18日的臺灣盃學生方程式聯賽 (FST),與全臺各校優秀隊伍切磋,並因車輛完成度高而獲得第一名的佳績 ... more

梁次震中心主任陳丕燊教授榮獲 2023年歐洲物理學會艾爾凡獎-封面圖

臺大物理系及天文物理所特聘講座教授、梁次震宇宙學特聘講座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繼2018年榮獲著名的法國巴斯卡講座後,今年又榮獲國際物理學界重量級獎項:「2023年歐洲物理學會哈內斯•艾爾凡獎」(2023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Hannes Alfven Prize)的殊榮。歐洲主要國家各自擁有歷史悠久的物理學會,但直到1968年跨越國界的歐洲物理學會 (EPS) 才正式成立,它和美國物理學會同被視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物理組織 ... more

臺美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與製作合作研究計畫 臺大脫穎而出 將與史丹佛大學及加州大學合作-封面圖

臺美啟動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及製作合作,國科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 於2022年9月同步徵求「2023-2026年臺灣、美國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及製作國際合作研究計畫」(ACED Fab Program),以鼓勵雙方學者在半導體及微電子領域的學術合作,同時培育晶片設計實作人才,維持臺灣於全球半導體領域領導地位。歷經近5個月的密集審查,國科會於今年6月30日公布入選的共有6件計畫,國立臺灣大學即佔4件 ... more

深海沉積物揭示魚類生態與海水溫度具有密切關係-封面圖

2023年6月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千翔、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助理教授羅立、臺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魏志潾與臺大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賀詩琳所組成的團隊,藉由位於西南赤道太平洋—所羅門海的深海岩芯中所保存良好的魚類耳石(otolith)化石,並透過生物多樣性統計與古海水溫度紀錄進行交叉分析比對,經過3年跨領域研究,發現熱帶深海魚類群聚結構與海水溫度變化具有密切關係 ... more

揭示心臟肌節組裝的分子機制—治療心肌病變的新希望 臺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素宜研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 Stem Cell Reports-封面圖

肌節 (Sarcomere) 是心臟肌肉的最小功能單位,是由上百個肌節蛋白所組成。目前臨床上發現當這些肌節蛋白發生變異時,會造成肌節構造的異常進而導致心肌病變 (cardiomyopathy)。在心臟發育早期,肌節組裝 (Sarcomere assembly) 的機制仍然未明,若能了解組裝的分子機制就可以進一步找到治療心肌病變的方法。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素宜研究團隊建立一套新的系統,揭示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成心肌細胞的過程中,其核心肌節相關蛋白在時間與空間的表現,進而揭示肌節組裝的分子機制 ... more

臺大師生發現臺灣生命史中最大的爬蟲類:能達7公尺長的臺灣豐玉姬鱷-封面圖

臺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與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生卓義揚,耗時超過4年研究,發現臺灣生命史中目前所知最大的爬蟲類、臺灣特有物種的鱷魚化石:臺灣豐玉姬鱷(學名:Toyotamaphimeia taiwanicus)。此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古生物學會所發行的《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 ... more

臺灣大學㩗手同步輻射中心合作解開木材纖維素的百年難題 成果刊於國際知名期刊 Nature Plants-封面圖

木材是人類發展史中重要的基礎材料與能源來源,也是未來可永續利用的再生性資源。木材細胞壁中的纖維素占一半重量比例,是地球上最豐富的有機物質,占全球生物質量的四分之一。雖然木材纖維素的結構研究已有百年歷史,其奈米結構卻仍不明朗,在臺大化學系前專任老師戴桓青教授的引領合作下,這項研究利用TPS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BioSAXS光束線,對於木材的測量訊號得到大幅提升 ... more

6月焦點新聞

臺大物理治療學系教授鄭素芳當選World Physiotherapy首位亞洲籍副理事長-封面圖

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鄭素芳於2023年5月31日World Physiotherapy第20屆會員國大會中,在115個出席會員國網路投票下,以99%之高得票率當選World Physiotherapy副理事長(任期2023-2027年),是亞洲首位物理治療師擔任世界專業組織的高階領袖職位,代表臺灣的教育與專業發展受到全球的認可與重視,臺灣物理治療界皆與有榮焉。 ... more

探索宇宙首部曲 — 臺大和清大天文學家參與 DESI 暗能量光譜儀計畫 首次公開近200萬筆天體光譜數據-封面圖

臺大和清大天文學家參與全球DESI暗能量光譜儀計畫,首次公開近200萬筆天體光譜數據,供全世界天文學家自由探索。DESI(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 暗能量光譜儀)為安裝在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Mayall望遠鏡上的新型強大儀器,由全球超過70多所研究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聯合建造,預計在2025年,DESI計畫將會觀測超過4000萬個天體。 ... more

國立臺灣大學聲明 -  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之說明-封面圖

依據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臨時動議決議內容,由於校園中部分學生對於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相關制度的不瞭解,相關言行造成對於原住民學生的傷害。為此,臺灣大學為釐清此次爭議中的誤解,特此說明我國現行《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以下簡稱升學辦法)自制定到執行的歷史脈絡 ... more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揭牌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開幕-封面圖

歷經3年左右的籌備,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正式在5月31日揭牌成立。在臺大校長陳文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臺大文學院院長黃慕萱、臺大博物館群副總館長胡哲明、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黃曉薇及臺大藝史所所長盧慧紋聯合拉下紅布幔後,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正式揭牌成立 ... more

臺大推出「探索學分」制度 激勵學生積極跨域學習,打開個人發展的大門-封面圖

臺灣大學近年來積極推動未來大學2.0,建構多元跨域學習環境。為了鼓勵學生勇於嘗試跨域學習,放下成績顧慮,挖掘自我潛能,臺灣大學新創「探索學分」制度,並於6月2日教務會議通過實施辦法,自112學年度開始,學士班一年級及二年級學生,修習非主修學系課程未達預期成效時,可以申請將課程列為探索學分,合計至多六學分 ... more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與臺大醫院跨領域研究:長期低濃度空氣汙染物暴露、室內空氣品質與長者失智症風險-封面圖

高濃度空氣污染物暴露與老年失智症的關聯性已逐漸確立。然而,許多地區的空氣汙染物濃度並不高,加上長輩待在家中的時間較長,室內外雙重空汙對於失智症的影響亟待釐清。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院、生農學院、理學院跨領域合作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低濃度(低於空氣品質標準)的懸浮微粒及室內通風不佳的環境,會提高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的特徵)的風險 ... more

5月焦點新聞

111學年度畢業典禮 - 勇敢冒險 跑在時代之前-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5月27日於綜合體育館舉辦111學年度畢業典禮,今年學士班畢業生有5166、碩士班畢業生有3923人、博士班畢業生有423人,總計9512人。今天滿場的畢業生與同行家長親友們均流露出驕傲與興奮的喜悅,校園內處處可見拍照留念的人群。本屆典禮以「揚帆待發 勇於追夢」為規劃主軸,期許畢業生勤奮努力持之以恆朝理想前進 ... more

葉素玲教授專訪 – 在AI時代,心理學能做什麼?-封面圖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不只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更是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葉素玲身為心理學家的使命。隨著臺灣社會邁向高齡少子化,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智慧科技改善長者照護所遭遇的困境,已成為重要的課題。身兼臺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葉素玲教授致力於拓展心理學研究,跨領域整合人工智慧(AI)和心理學 ... more

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以色列台灣學子見習團暨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啟航典禮-封面圖

「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以色列台灣學子見習團」暨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啟航典禮,由臺大校長陳文章與協會創始人薛智偉及坣娜小姐,於2023年5月1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並宣布啟動,典禮中邀請合作夥伴及贊助單位代表,一起勉勵及見證今年暑假將赴以色列見習以及至其他各國實習的60餘名學生其人生的重要里程碑 ... more

國立臺灣大學聲明-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聲明

更新日期:112年5月23日

臺灣大學秉持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國際人權公約(特別是《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精神及要求,支持每個人皆應受到尊重和平等對待,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並致力打造一個多元、平等且共存共好的校園環境。特此,針對校內近期歧視性言論事件,本校聲明如下 ... more

臺大醫院發展難治型幽門桿菌的救援處方 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封面圖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的主要原因,臺大醫院長期針對胃癌高風險民眾,提供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根治治療,在國科會與衛福部的支持下,由院長吳明賢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共同成立「臺灣胃腸疾病與幽門桿菌臨床試驗聯盟」,執行臨床試驗,並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顯示臺灣目前成年人的幽門桿菌盛行率已從30年前的60%降到30%;孩童更降到10%,胃癌的標準化發生率也持續下降 ... more

看的更細、更深、更清楚 先進封裝關鍵尺寸 AI-powered 光學量測系統-封面圖

臺大機械系教授陳亮嘉帶領跨域、跨國研發團隊,成功運用創新自動化光學技術、高精密量測平台、光機設備核心技術、人工智慧AI演算法等,建立半導體自動光學檢測技術聯盟團隊,專精於先進自動化光學檢測產業及其它精密工業的線上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研發,同時整合產、學、研發展創新的「半導體封裝製程線上智能化自動光學檢測關鍵檢測系統」 ... more

臺大電子所劉致為教授博士生研究成果榮獲2022 VLSI-TSA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封面圖

臺大電子所劉致為教授的研究團隊於2022年在國際頂尖半導體會議VLSI-TSA發表研究論文,榮獲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最佳學生論文獎),其第一作者為電子所奈米電子組的博士生鄭群議,為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臺大學生,也讓全世界看見臺大在半導體領域的優異成果。獲獎論文題目為「6 Stacked Ge0.95Si0.05 nGAAFETs without Parasitic Channels by Wet Etching」 ... more

4月焦點新聞

臺大參與國科會建置APT 突破半導體元件解析侷限-封面圖

為提升元件積體密度必需將尺寸微縮化、材料異質化及結構立體化等,國科會推動「突破半導體物理極限與鏈結 AI 世代計畫」,規劃布局一種擁有高解析度、高偵測極限及三維度資訊的材料與元件分析技術,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臺灣大學、清華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共同建置「原子針尖斷層影像儀」(Atom Probe Tomography 以下簡稱 APT) ... more

文學院戲劇學系「劇場藝術創作」課程學習成果榮獲「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臺灣唯一代表的殊榮-封面圖

臺大文學院戲劇學系《Affect》作品獲得2023年「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Scenography and Theatre Architecture Prague Quadrennial,簡稱PQ)」的[UN]Common Design Project臺灣唯一代表殊榮。作品將於2023年4月19日至5月10日(4月28日因場地舉辦音樂會,暫停展出一日)於文學院一樓大廳展出,歡迎參觀。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4年展是享有盛譽的國際展覽,堪稱劇場界的奧林匹克 ... more

日本九州大學校長訪團來訪 重溫姊妹校情誼並聚焦未來合作重點-封面圖

臺大日本的姊妹校九州大學(Kyushu University)校長石橋達朗偕同副校長岩田健治、副校長清水周次等一行人於3月30日蒞臨臺大,由臺大校長陳文章、國際長袁孝維接待,會談中聚焦討論未來雙方在學術研究、海外實習、學生交流的發展。石橋校長率領九州大學工程學院、農學院、醫學院等師長拜會本校,會晤中洽談兩校未來合作方向 ... more

臺灣多尺度海洋社區模式(TIMCOM)首次參與第六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畫(CMIP6)-封面圖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超過7成,在整個地球系統來說能吸收大量熱量以及二氧化碳,對於調節地球氣候影響重大,而海洋深層環流的變化是全球暖化趨勢下地球系統變遷的重要過程。其中「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其伴隨環流系統的變化能夠直接改變海洋生態系統以及造成極端天氣等災害,20年前有部電影「明天過後」即為談論全球暖化快速改變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變化 ... more

臺大聯手工研院 全面啟動研發、專利、人才合作-封面圖

臺灣大學與工研院4月6日舉辦學研合作交流會,共同宣布將擴大合作基礎,從「跨域研發」、「智權布局及產業化」、「人才延攬」3大面向進行合作,並將聚焦成功老化、循環經濟與淨零排放、電子與資通訊相關應用等3大研發主軸,透過學研合作加速研發,帶動產業化成效,提升產業競爭力。臺大校長陳文章表示,面對全球 ... more

美國姐妹校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來訪  深化校間學術合作與交流-封面圖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國際副校長Sonia Feigenbaum偕同研發長Daniel T. Jaffe與全球校友關係總監Fiona Mazurenko參訪臺大,討論深化2校研究合作與師生交流。UT Austin與臺大近年交流密切,2021年簽署交換學生計畫後,陸續展開多元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面向,其中也包含2022年開展的優華語計畫 ... more

法國姊妹校—科諾柏勒阿爾卑斯大學訪團拜會陳校長 深化兩校師生交流-封面圖

臺大法國姊妹校—科諾柏勒阿爾卑斯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Karine Samuel,率領教授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Rédouane Borsali、SIRIS學術中心資深顧問Solange Chavel與校長顧問Martin Oudart於3月25日參訪本校,並由去(2022)年甫獲得該校榮譽博士學位的校長陳文章與副國際長李君浩接待。此次拜訪陳校長與 Samuel 副校長討論未來2校研究及教學合作發展方向 ... more

利用有孔蟲重建臺灣周遭海域的古水深和地質災害事件-封面圖

在地質學領域中,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過去是通往未來的鑰匙」。為了翻開臺灣外海海底山崩研究的新頁,臺大海研所的博士後研究員Raul Tapia、助理教授賀詩琳、副教授王珮玲、副教授蘇志杰與碩士生樂思成與林政寬,跟多位來自國內和法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嘗試利用浮游和底棲有孔蟲辨識海底山崩沉積物來源,並估算其發生時的水深. ... more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陳亮嘉教授團隊:高深寬比微結構之創新性具高信噪比光學關鍵尺寸量測技術-封面圖

近年來,封裝技術的立體化已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主動力,以因應對縮小元件尺寸和提升元件效能的需求。在這個技術中,高深寬比的微結構,例如矽穿孔,即被用於提供晶片堆疊層與層間的連接,以實現晶片間的垂直整合。研究團隊發展一種具有高信噪比(SNR)的創新光學關鍵尺寸量測技術,可以突破現有光譜反射術和散射量測術的限制 ... more

臺大森林系袁孝維教授榮獲2023年太平洋海鳥學會特別貢獻獎-封面圖

臺大國際長同時也是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於2003年開始帶領團隊致力跨國合作,追蹤並保護僅存不到100隻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Chinese Crested Tern) 的研究工作,此族群至今已加倍成長。同時因她大力宣導,國際間開始關注此物種而進行保育,讓世界看到臺灣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與關鍵研究成果 ... more

臺大與多國研究團隊搶救非洲蔬菜種原刊登國際期刊-封面圖

世人關心非洲糧食與生物多樣性問題,位於臺南的國際組織「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非洲肯亞世界農林業中心 (CIFOR-ICRAF) 、貝南國立大學 (University of Abomey-Calavi) 和臺灣大學農藝學系等單位合作,致力於搶救非洲的蔬菜種原,在臺灣外交部和農委會的經費贊助下,執行「臺灣非洲蔬菜倡議」藉以提升蔬菜生產多樣性、提供多樣化的營養,解決糧食與營養問題 ... more

3月焦點新聞

溫網室授粉有解 無蜂王授粉技術開發與應用-封面圖

臺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研究團隊,完成智慧農業創新,以蜂王費洛蒙取代蜂巢內的蜂王,未來產業化後將可解決瓜果農長期找不到蜜蜂授粉的困境。楊恩誠教授藉由「臺灣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心研究群計畫」的經費,改良過去傳統溫室內授粉的方法,一次解決傳統蜂箱蜜蜂數量過多,以及農戶常因開蜂箱餵食蜜蜂而易受攻擊的問題.. ... more

傅爾布萊特國際事務研習獎助受獎人來訪 交流推動國際化經驗-封面圖

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 Taiwan)執行長那原道(Randall Nadeau)率領國際事務研習獎助獲獎人一行31人來訪臺灣大學,由國際處辦理國際事務工作坊,彼此交流國際化推動的經驗與挑戰。臺大與Fulbright Taiwan在學術交流、雙語教育都有緊密合作,將持續透過相關的交流活動,為國際化發展一起努力 ... more

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長拜訪臺大進行雙向交流-封面圖

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長Bettina Stark-Watzinger多位德國國會議員,以及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Kai Gehring等人拜訪臺灣,協同德國在臺協會Jörg Polster, Director General代表許佑格及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等一行人於3月21日參訪臺大,為德國團此行全臺唯一參訪的大學。臺大亦持續深化與德國各姊妹校交流合作,精進學術發展及國際合作 ... more

捷克眾議長艾達莫娃臺大演說 深談臺捷民主價值-封面圖

捷克眾議院艾達莫娃議長(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率領三十餘名捷克代表於3月28日下午參訪國立臺灣大學,出席臺大和捷克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合辦的臺灣-捷克民主韌性論壇(Taiwan-Czechia Forum on Democratic Resilience),由臺大校長陳文章偕國際長袁孝維接待。 ... more

日本筑波大學校長訪團來訪 深化校際學術合作與交流」-封面圖

臺大日本姊妹校筑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校長永田恭介偕同副校長金保安則、國際長大根田修等一行於2月17日參訪本校,由校長陳文章、副國際長李君浩接待,會談中聚焦討論未來雙方在學術研究、海外實習、學生交流的發展。兩校校長樂見雙邊在各領域的卓越成果,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元的交流合作 ... more

島嶼生物的滅絕研究成果刊登於 Science期刊-封面圖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參與的大型國際合作研究,包含主要來自德國的Roberto Rozzi博士和世界各地總共16名研究員,將在臺灣所發現的古生物納進全球島嶼生物演化的大尺度來分析其滅絕的原因,此篇研究成果已刊登於 Science 期刊。此研究收集2300萬年以來全球的島嶼和古島嶼滅絕的生物資料,並進行大尺度的分析,以理解其體型演化和滅絕傾向的關係 ... more

恭喜電機系副教授胡璧合 榮獲2023年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新秀獎」-封面圖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日前榮獲2023年「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她的研究專長領域為前瞻奈米電子元件及記憶體電路設計,透過元件及電路的共同最佳化,使下世代電子元件及記憶體電路表現高密度、低功耗及高能效等特性。胡老師團隊在2022年提出結合前段互補場效電晶體(CFET)與後段相容元件之三維8T CFET-BEOL SRAM設計 ... more

賀大氣系特聘研究講座 王寳貫院士獲頒尼可萊•鐸切克獎(Nikolai Dotzek Award)-封面圖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研究講座王寳貫院士,長期致力於大氣科學及雷暴 (thunderstorms) 物理研究,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日前獲頒歐洲劇烈風暴實驗室 (European Severe Storm Laboratory, ESSL) 的「尼可萊•鐸切克獎」(Nikolai Dotzek Award) ,這是國際目前頒給劇烈風暴研究學者的最高榮譽. ... more

「杜鵑迎風開 學子逐夢來」 2023臺大杜鵑花節回歸實體活動-封面圖

隨著疫情趨緩、校園口罩令鬆綁,時隔3年後,2023年「臺灣大學杜鵑花節開幕式暨學系社團博覽會」再次回歸實體活動,迎接全新氣象。臺大杜鵑花節今年度的主題標語為「杜鵑迎風開 學子逐夢來」,3月11日由臺大校長陳文章主持開幕式,並由臺大雜耍社及臺大管樂團等學生社團帶來精彩的表演,吸引許多民眾與校友們參加,現場熱鬧非凡. ... more

恭賀本校師長榮獲111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封面圖

恭賀本校師長榮獲111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獲獎人名單(依公布順序):王立義研究員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化學)、李文良教授 歷史學系暨研究所(歷史學)、林水龍教授 醫學院生理學科暨研究所(腎臟醫學) ... more

攜手培育永續人才 臺大首創國際NGO人才學校-封面圖

臺灣大學為積極培養NGO領域人才,啟動「臺大國際NGO人才學校」,於3月2日舉行簽約典禮。會中邀請到教育部青發署署長陳雪玉、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副執行長吳竹君等人共同見證,並由校長陳文章、副校長丁詩同及國際長袁孝維,與各 NGO創辦人或執行長等代表人締約,正式啟動NGO人才學校,透過大學與公民力量的合作, ... more

迎戰永續智能趨勢 臺大校園徵才開跑-封面圖

臺灣大學一年一度的校園徵才博覽會系列活動於3月4日盛大登場,今年約有310個企業共襄盛舉,實體博覽會則有448個企業攤位參與,展區除了資訊科技、金融、集團、人力仲介、多元產業區之外,還設立「臺大新創企業專區」及「國際人才培育與永續專區」,提供國內及外籍學生更多元和國際化的職涯選擇 ... more

2月焦點新聞

臺大材料系林新智教授榮獲2022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封面圖

臺大材料系教授林新智榮膺2022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金屬冶煉類)得獎人。林教授研究核心聚焦於形狀記憶合金、鎳基超合金、高性能合金、儲氫合金、鎂鋰合金、可降解生醫材料的開發。近10年更投入材料表面改質技術,包括原子層沉積、微弧氧化、磁控濺鍍、冷噴塗、陽極處理等鍍膜製程。研究成果發表SCI期刊論文172篇 ... more

臺大政治系劉康慧教授當選ARNOVA理事 將主辦2023及2024年會-封面圖

臺大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劉康慧長年從事非營利組織管理相關研究,逐步建立起國際、區域與本地學者和非營利組織管理者間的聯繫網絡;讓劉康慧獲選國際非營利組織和志願行動研究協會(ARNOVA)理事,這也是她第二度當選ARNOVA理事,並獲選為聯合主席,將主辦2023年11月在美國佛羅里達、2024年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ARNOVA年會 ... more

美國姐妹校康乃爾大學來訪  深化校間學術合作與交流-封面圖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務總長 Michael I. Kotlikoff 偕同國際長 Wendy Wolford 與亞洲校友關係總監 Hongnan Ma於2023年2月4日參訪臺灣大學,由同為康乃爾大學校友的臺大國際長袁孝維接待,並邀請各學院代表參與會晤,共同討論未來雙方在研究、教學與優華語計畫合作的發展 ... more

臺大氣候永續學程孫烜駿老師研究團隊發現暖化對生物寄生關係的影響機制 榮登 Phil. Trans. R. Soc. B.-封面圖

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助理教授孫烜駿與美國密西根大學Prof. Meghan Duffy研究團隊合作,利用水蚤與其病原菌的暖化實驗,發現溫度能調節病原菌在寄主體內的感染機制;這項發現也推翻「地球暖化愈嚴重,流行病愈多」的假說。此研究成果於2023年2月6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自然科學會報》 ... more

臺大與德州大學西南醫學院團隊跨國合作 發現粒線體的「能量開關」-封面圖

臺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心予透過國科會「補助任務導向型團隊赴國外研習計畫 (龍門計劃)」與德州大學西南醫學院放射腫瘤科的Benjamin Ping-Chi Chen博士組成跨國研究合作團隊,發現當細胞遭受氧化壓力時,位於粒線體的「能量開關」會暫時壓抑能量生成的功能,並且清除細胞內的活性氧化物質以幫助細胞存活,研究成果已刊登於The EMBO Journal ... more

臺大生科系林盈仲老師研究團隊與中研院合作:揭開被子植物木質部發育及演化之謎-封面圖

臺大生科系林盈仲老師研究團隊與中研院合作,利用團隊先前發表的木質部原生質體系統,抽取出分離的木質部細胞進行單細胞測序,再搭配耗時半年以上的雷射顯微切割技術,透過解析各種木質部細胞的轉錄體,並且結合生物資訊計算出細胞發育的軌跡,成功揭開木質部發育的謎底。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 Genome Biology ... more

2023臺大杜鵑花節-封面圖

2023臺大杜鵑花節

更新日期:112年2月22日

今年杜鵑花節的主題標語訂為「杜鵑迎風開 學子逐夢來」,時隔3年再次回歸實體活動,迎接全新氣象。3月11日上午9時30分在臺大校總區綜合體育館正門口廣場,將由臺大校長陳文章主持杜鵑花節、學系博覽會暨學生社團博覽會的開幕式,並有臺大雜耍社及臺大管樂團精彩的表演,增添杜鵑花盛開的活力與朝氣 ... more

本校防疫訊息 - 111-2學期本校相關防疫措施-封面圖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自2月20日放寬室內戴口罩之通案性規定,及教育部自3月6日起放寬各級學校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本校111-2學期將採取以下因應措施,並依中央宣布而機動調整。 ... more

創新時間序列分析研究成果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封面圖

臺大海洋所教授謝志豪與漁業科學所助理教授張俊偉帶領國際研究團隊開發新方法,成功預測多種臨界轉變事件的發生和類型。該研究發展具有量化閾值的早期預警信號,可透過時間序列資料分析追蹤,並預測臨界轉變發生的條件與類型。系統韌性下降可能導致系統產生災難性轉變,造成重大社會經濟損失,而此預警信號能有效追蹤 ... more

臺大出版中心於台北國際書展勇奪展位設計金獎 展現跨領域學術出版能量-封面圖

「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從1月底至2月初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舉行。臺大出版中心以「知識交會點」為主題獨立參展,極富創意的展位造型呈現歷年的學術出版品,作者涵蓋校內外、國內外學術單位,跨足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領域。同時規劃九場講座活動,吸引眾多讀者,成效良好,且在數百個展位中脫穎而出,獲頒中小型展位設計之唯一金獎 ... more

1月焦點新聞

2023年新春團拜-封面圖

2023年新春團拜

更新日期:112年1月31日

兔年伊始,國立臺灣大學於1月31日舉辦2023年新春團拜,校長陳文章祝福所有臺大人健康平安、收穫滿滿,也說明他的「新年新希望」,即在今年欲執行的新計畫。自前校長孫震以降的臺大前校長們也都出席活動。六位校長們都祝福所有臺大人們在新年裡都能萬事如意、大吉大利且前「兔」似錦,活動就在大家互道新年快樂的歡笑聲中結束。 ... more

生農學院中庭重生 獲臺灣景觀大獎-封面圖

生農學院中庭重生 獲臺灣景觀大獎

更新日期:112年1月20日

位於臺大校總區園藝系4號館與生工系5號館間的中庭景觀,在園藝系51級系友黃雲駒的出錢出力下,與系辦公室及系友會合作,將昔日荒煙蔓草整理的煥然一新,成為精緻而具生態教育價值的花園,連最根本的排水與土壤改良也都有整治。這個美麗的中庭,日前參與「第十屆臺灣景觀大獎(公園綠地 公共開放空間類)」榮獲佳作獎。 ... more

國立臺灣大學第13任校長交接典禮-封面圖

國立臺灣大學第13任校長交接典禮

更新日期:112年1月9日

國立臺灣大學於1月7日舉辦第13任校長職務交接典禮,由教育部次長劉孟奇頒發校長聘書給新任校長陳文章,並由卸任校長管中閔交接印信給陳文章校長。典禮隆重而溫馨,掌聲及歡笑聲不斷,包含前校長孫震、陳維昭及楊泮池都分別致詞祝賀,各界來賓也都熱情出席共襄盛舉。 ... more

臺靜農故居–龍坡丈室重現 感謝各界捐款修建-封面圖

臺灣大學將位於臺北市溫州街25號的國學大師臺靜農教授故居規劃為「臺靜農人文會館」,在臺大副校長周家蓓的率領下,歷經專業團隊費時22個月的努力,主屋的修繕工程已大致完成,臺大日前帶領捐款者參觀修復後的臺靜農故居,不僅感謝其付出,並讓捐款者充分瞭解每筆捐款都具體轉化為故居順利修復的支持力量。 ... more

地質系主導國際歐洲西風研究:重建6500年來西風的飄移軌跡-封面圖

臺大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胡訓銘,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時雨,與地質系國家講座教授沈川洲率領的國際團隊,利用洞穴石筍紀錄,前人研究與氣候模擬,揭示6500年以來詳細的西風帶飄移歷史,此研究成果已於2022年12月21日刊登在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more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