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昆蟲學系教授黃榮南研究團隊發表殺蟲劑殘留與病毒感染對西方蜜蜂健康的影響研究於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

更新日期:114年4月16日

圖1:昆蟲學系教授黃榮南研究團隊發表殺蟲劑殘留與病毒感染對西方蜜蜂健康的影響研究於 <em>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em>期刊。

昆蟲學系教授黃榮南研究團隊發表殺蟲劑殘留與病毒感染對西方蜜蜂健康的影響研究於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黃榮南研究團隊,與研究生林家揚近期於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探討殺蟲劑殘留與病毒感染對西方蜜蜂健康的影響。

研究指出,蜜蜂病毒可透過多種途徑在蜂群中傳播,其中,蜂蟹蟎 (Varroa destructor) 是最具破壞力的媒介。這種寄生蟲會吸取蜜蜂體液,並將病毒直接注入其體內,導致感染率迅速上升。除了蜂蟹蟎,病毒還可能透過蜜蜂之間的食物交換、共用花粉與蜜源,以及環境因素(如農藥污染與氣候變遷)進一步擴散。

當蜜蜂感染病毒後,不僅個體健康受損,整個蜂群也可能面臨崩潰的風險。受感染的蜜蜂可能出現運動失調、壽命縮短、學習與記憶能力下降,甚至影響蜂王的生殖能力,導致蜂群無法穩定運作。若感染範圍擴大,蜂群數量將大幅減少,進而影響農作物授粉與生態平衡。因此,研究蜜蜂病毒的影響與防治方法至關重要。透過監測病毒的傳播模式、改善蜂群健康管理,並發展有效的防治策略,例如控制蜂蟹蟎數量、減少農藥使用或培育抗病蜜蜂,將有助於減緩病毒對全球生態與農業的衝擊。

此研究證明,變形翅病毒 (Deformed Wing Virus, DWV) 感染與殺蟎劑 Propargite 之間具有協同作用,2者共同影響蜜蜂的免疫系統、解毒能力與能量代謝,並顯著提高蜜蜂的死亡率。這項發現對蜂群健康管理、農藥使用監控與蜜蜂保育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研究也發現 Adenosine 作為營養補充品的潛在效果值得進一步探討,未來或許能為養蜂產業提供減少農藥影響的新策略。

研究結果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4015069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