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蟲學系教授黃榮南研究團隊發表殺蟲劑殘留與病毒感染對西方蜜蜂健康的影響研究於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
瀏覽器版本過舊,或未開啟 javascript
請更新瀏覽器或啟用 javascript
植物的細胞自噬作用 (autophagy)分解。
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林詩舜。
植物不具有動物的免疫系統,無法以抗體或 T 細胞等方式攻擊病毒。然而 RNA 靜默 (RNA silencing) 系統是植物對抗病毒的免疫系統,可以辨識病毒 RNA 並攻擊。病毒為反制此免疫系統,特別演化出「病毒抑制子」來抑制 RNA 靜默系統,導致病毒可以順利感染寄主植物。因此研究 「病毒」與「植物防禦」間的攻防,有助於探索新的農業抗病策略。
臺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林詩舜研究 HC-Pro 病毒抑制子多年,研究成果已於今年 (2025) 刊登於 Nature Communications 傑出期刊。RNA 靜默系統中有2個重要基因,分別是 HEN1 甲基化轉移酶及 AGO1,而 AGO1 是主要攻擊病毒核酸 (viral RNA) 最主要的 RNA 水解酶。他發現,HC-Pro 會抑制 HEN1 甲基化活性,誘導植物的細胞自噬作用 (autophagy)分解 AGO1,導致整個 RNA 靜默系統被破壞。
長久以來 HC-Pro 病毒抑制子的根深蒂固的印象早已深植科學家的心中,而這項研究受到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矚目,是因為林教授所提出的新發現,顛覆傳統的觀念,建立新的植物與病毒間的攻防機制。這不僅是對植物病毒學研究的一大進展,也展現學術研究的堅持與團隊的合作力量。面對專家嚴苛的質疑,團隊選擇迎難而上,補充實驗,以嚴謹的數據說服審查者,最終成功改寫傳統學說。這項的研究結果鼓勵從事科學研究者,科學探索需要時間、毅力與勇於挑戰權威的精神,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只要懷抱信念與初心,終將能在科學道路上看見光亮與希望。展望未來,研究團隊期盼這項研究能激勵更多年輕學者投入植物科學探索,堅持以創新的視角解決未解之謎,也期盼 RNA 靜默機制的深入研究能為農業抗病毒育種帶來突破性貢獻。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