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臺大學生團隊榮獲商競冠軍─IBDC自行車創新設計服務企劃

更新日期:105年4月15日

圖1:照片由左至右依序為:臺大工管三林哲彣、臺大工管三陳怡帆及臺大森林所碩二陳致呈。

照片由左至右依序為:臺大工管三林哲彣、臺大工管三陳怡帆及臺大森林所碩二陳致呈。

(文/ 工商管理學系 陳怡帆)

腦中的風景 踏實的詞彙 滿意的故事

2015年9月,剛開學的校園朝氣蓬勃,對於一個工管系的學生來說,又到了思考該找些什麼課外活動來嘗試的時候─值得興奮卻也令人徬徨─這時候翻翻學校信箱裡的活動訊息往往能得到不少靈感,這次參加商業競賽的念頭也源自於此。

實習、商業競賽這些詞彙在管院可說是耳熟能詳,也許聽慣了,大致明白這些事情的意義何在,但我不喜歡的是,當常常需要講出一個眾人都在講的詞彙時 (可能是朋友聊天,或杜鵑花跟高中生介紹等場合),腦中卻空空的沒有畫面。於是自己也來參加看看的想法,就蹦了出來,被幾個好友接個正著,而系辦轉發的各種相關資訊是一條條的通道,一夥人看準了順眼的那條,就鑽了進去。

但這個通道口的後面,卻是一條長長的、蜿蜒的磨難之路。雖然是共同有興趣的主題─自行車產業,但是設計的服務內容必須顧及創新、可行性、產業及社會貢獻等等,並不是那麼容易。從零開始到完成企劃案,並寄達主辦單位,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光是決定主題就耗去了快半個月。接下來的分工、再討論、調整、統合,在時間壓力下大家都忙得焦頭爛額,屢屢打破自己熬夜的極限。

幸運地通過初選後,決賽的現場簡報又是另一道關卡。這部分在系上的課程要求下可說是蠻熟悉的,於是我們努力回想過去同學們五花八門的精采簡報,也決定做一次不一樣的表現。短短不到兩周準備時間就來到了12月,決賽地點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很美卻沒心情欣賞,直到三個多月努力為了的那二十分鐘過去,我們緊繃的身心才得到紓解。而本來期待當天就知道結果,為一切做個了斷,殊不知主辦單位告訴我們,要到隔年3月的臺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當天,再次上臺發表後(但不列入成績),才會知道結果,雖然有種心中大石仍懸宕著的不確定感,但也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在正式發表的前幾一個禮拜,我們團隊又再次燃燒了,這次由於其中一位成員已經出國交換,只剩下三個人要再為這次比賽做最後一擊!雖然正式發表已經無關成績,但一想到是在國際自行車展覽會這樣的正式場合,就覺得還是不能馬虎,企劃案跟簡報都根據決賽評審給的回饋,修改再修改。

順利發表完,一刻一刻接近名次揭曉的當下,緊張的情緒可說是攀到最高峰,而在宣布我們榮獲「冠軍」的那一刻,腦中大概就只剩「我的媽呀!」這幾個字在來回衝刺了。

感謝我們自己的努力與堅持,評審的青睞,以及在過程中幫助、關心我們的每個人。這六個月的鏖戰,感觸最大的,並不是我們是否真的做出了一個完美的企劃案,而是自己曾經如此認真對待每一個想法的出現或殞落,曾經這麼榨乾過去所學的知識與才能;團隊方面,得多虧成員的交情夠深夠牢,耐得住各種不同意見的衝擊,大家才能毫無保留的揮灑。

隨著時間,獲獎的榮耀與喜悅會淡去,而最後不過是多建立了「商業競賽」這一個詞彙所對應的畫面。但也許我們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從不滿、嘗試、到明白的過程中,累積了各式各樣,講出來腦中會有一些風景、心裡也感到踏實的詞彙,最後才能拼湊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故事吧。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