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臺灣大學於6月23日發表臺大第一本《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彙整臺大經由校園治理、教學、研究、服務等具體行動。
(左至右)羅清華副校長、管中閔校長、周家蓓副校長及張上淳副校長。
管中閔校長於6月23日發表臺大第一本《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致詞。
大學的社會責任是什麼?臺灣大學於6月23日發表臺大第一本《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彙整臺大經由校園治理、教學、研究、服務等具體行動,不斷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 )的永續藍圖。大學的社會責任不只是社區責任,校園的永續發展更不只是環境保護和生態綠化,臺大盼藉由此報告書的發布,呈現出大學對社會發揮知識的影響力,促進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維護環境的永續,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如COVID-19,展現臺大對全球與在地的社會責任。
管中閔校長在遴選校長之初,即承諾將定期發行《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並於2019年上任後,正式成立USR 委員會與常設辦公室,著手規劃「臺大永續藍圖」,擬訂執行方案及編製USR 報告書。
管校長表示,貢獻社會本是大學應負之責,但於臺大尤具特殊意義。早在民國38年傅斯年校長演說即提到「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演說中所提到的「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成為臺大校訓。在傅校長演說的71年後,不但CSR早已成為各企業必備的競爭力,USR更是各大學連結國際與在地應有的承擔。臺大不但依據聯合國2015年發布的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並以永續追蹤評量與測量系統(The 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 Rating System ,STARS)為撰寫格式,成為全臺第一本整合SDG 與STARS面向,同時與國際接軌的《社會責任報告書》。
此報告書首度系統性地整理臺大永續願景藍圖、社會影響力以及校園永續力等 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各個面向的綜合績效;亦呈現臺大如何將 ESG 融入教學、研究、服務社會及創新創業,以躋身全球頂尖大學之列。大學社會責任的DNA早已深植於臺大各項專案計畫、教學與研究中,績效卓著。
管校長也在會中宣示依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承諾善盡「巴黎協定」全球控制暖化在1.5℃內的全球社會責任,並設定減碳目標:2028年建校百年時達成碳中和50%的目標;2048年達成碳中和100%的目標。根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的程序,臺大提出承諾將於12個月內提出明確減量目標與達成目標的減碳路徑與具體措施;並積極推動碳中和相關研究發展,包括發展太陽能、地熱發電、風能、沼氣發電等新能源科技與推動森林健康管理增加碳吸存等。
臺大一向承擔國際與在地社會責任,並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優秀人才與豐沛資源,除了在專業領域追求卓越,也積極發揮所學與創新精神回應各界需求。臺大人足跡踏遍國內外各地,長年投入醫療研究、公共衛生教育、食品安全、食農教育、長期照護、智慧城市、永續環境與能源轉型等攸關下個世代的永續發展領域。舉例而言,臺大公衛學院學生遠赴非洲馬拉威,協助研究瘧疾;臺大醫院團隊赴南美洲瓜地馬拉,協助降低新生兒的疫病感染率;臺大世界志工社的同學,在臺灣募集電腦後,遠赴印度偏遠的喜馬拉雅山上的拉達克地區,投入資訊教學等。國內,則包括臺大生農學院的「植物醫生」在雲林協助病蟲害防治;實驗林團隊協助在地原住民就業培訓;學生們投身偏遠地區的國小課後輔導,嘗試以自己的熱情和專業,協助偏鄉與弱勢孩童的學習之路;其他如荔枝椿象防治、非洲豬瘟等事件,也可見到臺大人貢獻所長,捍衛國內糧食安全。
臺大十分樂意發揮領頭羊的角色,與各大專院校分享USR的經驗。管校長表示,期望此報告書的發布能號召各校一起投入,各自發揮所長,進而有更大的整體影響力,喚起國人更關注社會責任的議題。未來,臺大將定期發行USR 報告書,做為自我檢視與精進的管理工具,依此進一步盤點與整合相關的教學與研究能量,讓臺大的社會責任做的更深、更廣,以積極態度回應各界的期待並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理念。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