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第22場臺大跨領域學術交流會─生命科學院
繼公衛學院之後,生命科學院於108年2月26日接棒辦理本校第22場「跨領域學術交流會」。本次會議由本院鄭石通院長敬邀校級主管與各院同仁參加。管校長雖於當日因教育部臨時會議無法出席,與會有陳副校長銘憲、羅副校長清華、李研發長百祺、丁教務長詩同及各學院(含附設醫院)之院長、副院長以及各院師長、校級秘書、院級秘書共80餘人撥冗出席。此外,另邀請大考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及相關人員與會,反應熱烈。
本次交流會由本院鄭石通院長主持,並在陳副校長致詞後揭開序幕。生科院現有2系5所2學程、2功能性中心及2附屬單位,並包含深負科普教育重任並深受全台各級學校喜愛的動博館及植標館。本院領域涵蓋領域多元,本身為即具備跨域特色之學院,院內教師歷年與醫學院、附設醫院、工學院、電資學院、生農學院及理學院均有跨域合作之學術交流與合作計晝。為考量本院特色及與會者專業背景,本次演題主題函蓋植物生態、神經科學現階段之尖端研究、生技產業合作及動博植標館介紹等主題,由本院三位年輕優秀之教師及植標館館長,簡述成果、後續展望與影響。
首位講者是本院榮獲科技部哥倫布計畫之年輕學者,生態演化所李承叡老師,講題為在“阿拉伯芥的族群歷史:一個雜草族群如何佔領歐亞大陸”,李老師利用基因體大數據分析技術,探討並發現一萬年來人類的各項活動行為結果,很可能對這個物種的演化歷史造成重大影響,讓一個雜草族群快速的佔領了全世界。
接續由本院榮獲科技部吳大猷獎及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的生科系陳示國老師主講「眼睛中非視覺成像的第二套感光系統」,由生科系陳示國副教授主講,說明在哺乳動物中,在眼睛內擁有一套與視覺成像不同的第二套感光系統,這套系統對於藍光有較佳的感受能力,並且用來量測外在環境的亮度,影響許多非視覺相關之生理功能,例如生理時鐘的調整、瞳孔的放大縮小、毛髮的生長,甚至在環境日夜週期混亂時造成代謝上的疾病,現場來賓對於"視而不見"的特殊感光系統均深感新穎並引發熱烈討論。
「跨域合作經驗分享:從生技發展需求面談起」,由生技系陳進庭教授主講。在藥物發展過程中,劑型的發展不但可根據藥物性質來設計其治療標的之遞送系統,還能藉以調整藥物半衰期,增加療效並降低副作用。本講題自光動力治療的轉譯研究發展歷程談起,藉由需求面來進行標的物製劑開發,並透過合作開發計畫執行的實務發展,來進行跨域生技人才的培育和具高市場價值的產品開發。
壓軸為本院「動物博物館和植物標本館介紹」,由植物標本館館長胡哲明教授主講,說明從台北帝國大學時期就成立的動物博物館和植物標本館的歷史和現況,近年兩館在科普推廣上投注相當的心力,不管是行動展示盒或是各種科普活動都吸引了大量關注。同時也有不少跨領域的合作計畫,使得自然史的知識不再是一個書本文字,而是多元而充滿驚喜的亮點。
在精彩的演講與熱烈的提問討論後,全體與會人員於生科館3樓演講廳合影,隨即由鄭院長、本院副院長、主管及同仁們,引導大家前往1樓大考中心文昌廳聚餐。本次會議承蒙大考中心協助提供向來不外借之場地,使本次交流圓滿順利,餐會採自助形式,便於走動及交流,期在用餐中持續交流增加彼此的認識與知識分享,期能促進跨領域共同參與及合作之機會。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