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教授以研究類比黑洞榮獲法國巴斯卡講座

更新日期:107年11月13日

圖1:臺大物理系及天文物理所講座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圖2:加速飛翔鏡可以模擬黑洞霍京蒸發。左:黑洞霍京輻射及其被困在黑洞事件視平線的對偶模式。右:一個加速的反射鏡也有視平線,也會輻射霍京粒子及困住對偶模式。兩者的相似性可以從愛因思坦的「等價原理」來理解。圖3:法國巴斯卡講座標誌。此獎以十七世紀法國學者布萊茲‧巴斯卡(Blaise Pascal)命名。

臺大物理系及天文物理所講座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

加速飛翔鏡可以模擬黑洞霍京蒸發。左:黑洞霍京輻射及其被困在黑洞事件視平線的對偶模式。右:一個加速的反射鏡也有視平線,也會輻射霍京粒子及困住對偶模式。兩者的相似性可以從愛因思坦的「等價原理」來理解。

法國巴斯卡講座標誌。此獎以十七世紀法國學者布萊茲‧巴斯卡(Blaise Pascal)命名。

國立臺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最近獲得世界著名的法國巴斯卡講座(Blaise Pascal Chair)殊榮(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ise_Pascal_Chair)。從1996年起,「法蘭西島」(Ile de France − 即大巴黎地區)政府設置巴斯卡講座,獎助國際頂尖學者至大巴黎地區的高等教育院校擔任講座並主持尖端研究,每年在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四大領域中選拔四位國際頂尖學者擔任講座。成立至今,已有多位巴斯卡講座獲獎者榮獲諾貝爾獎、沃爾夫獎(Wolf Prize)等榮譽,所以迅速成為國際學術界的重量級獎項。

布萊茲‧巴斯卡(1623-1662)是十七世紀法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氣象學家、音樂家、教育家、哲學家、神學家。他並且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計算機的人,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法國政府以巴斯卡來命名這個函蓋多領域學術的講座,十分恰當。

巴斯卡講座主辦單位宣布(https://www.iledefrance.fr/toutes-les-actualites/chaires-blaise-pascal-2018-les-4-nouveaux-laureats-designes),陳丕燊教授將以巴斯卡講座的身份,「在法國高等綜合理工大學(École Polytechnique)的超強雷射實驗室(LULI)主持類比黑洞的實驗,模擬黑洞蒸發晚期,來檢驗信息是否會隨「黑洞蒸發」而遺失。」這個實驗的理論構想是他與今年(2018)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傑拉‧慕儒(Gerard Mourou)教授於2017年所共同提出,以超高功率雷射射進有密度梯度的電漿靶中,打造加速的「飛翔鏡」(flying mirror)做為類比黑洞,來探索黑洞霍京蒸發是否導致信習遣失的問題。這個「信息遺失悖論」暗示愛因思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二十世紀兩大物理學革命-之間,可能存在矛盾。霍京(Stephen Hawking)及當代最聰明的物理學家們爭辯了40年而仍然沒有解決。陳丕燊教授表示:「去年我和慕儒提出這個概念之後,我就立即組織了一個國際合作團隊AnaBHEL (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以實驗來檢驗這個悖論。很榮幸能夠得到巴斯卡講座的肯定,這讓我能夠進一步推動AnaBHEL實驗。」

卄多年來巴斯卡講座得主大約100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歐美國家學者的天下,在亞洲地區只有日本曾經有一兩位獲獎。陳丕燊教授為臺灣第一位獲獎者。今年的四位巴斯卡講座得主,兩位來自美國,一位來自歐洲希臘(在德國任教),而提到陳丕燊教授時,則註明他來自臺灣的國立臺灣大學。這不但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臺大及我國的光榮。

連絡方式臺大梁次震中心:02-3366-5187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