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促進臺灣種苗產業升級 臺大生農研究團隊建立典型產官學合作模式

更新日期:107年9月21日

圖1:臺大產官學合作促進臺灣種苗產業升級圖2:臺大產官學合作成果發表會圖3:臺大農藝系系林彥蓉主任致詞圖4:臺大生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致詞圖5:臺大農藝系教授胡凱康介紹研究成果

臺大產官學合作促進臺灣種苗產業升級

臺大產官學合作成果發表會

臺大農藝系系林彥蓉主任致詞

臺大生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致詞

臺大農藝系教授胡凱康介紹研究成果

蔬果收成好不好? 要如何提高育種效率? 種苗的選擇是關鍵因素,臺灣大學農藝學系以分子輔助育種方式與與農友種苗公司合作,在抗細菌性果斑病的西瓜品系、抗黃化捲葉病番茄品系,早生性的青花菜品系等新品系的育種,皆有亮麗的成果,更可喜地是研究團隊於青花菜研究成果被刊登在近期出刊的知名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其成果將提升臺灣種苗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臺大農藝系系主任林彥蓉表示,過去與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共同受到大眾喜歡的良質米臺南16號,帶動農試所、農改場等單位紛紛投入此新的育種方法外,現在又有一創舉,與農友種苗公司合作,在抗細菌性果斑病的西瓜品系、抗黃化捲葉病番茄品系,早生性的青花菜品系等新品系的育種,皆有亮麗的成果。

主持分子輔助育種團隊的臺大農藝系教授胡凱康強調,這項蔬果分子育種的研究計劃是由產業拋出現代育種面臨的問題,政府出研究經費,再由學校提出解決方案,除了提升臺灣種苗產業升競爭力,也提升學校的研發能量,此為一個產官學合作模式的典範。

種苗產業為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每年均有大量之種子出口,以非基改之分子輔助選種技術可提高育種效率,種苗公司可在短時間內育成新品種,大幅提升種苗產業的競爭力。為了落實產業界將分子輔助育種納入其常規育種,農友種苗公司與臺大農藝系育種團隊共同執行分子輔助選育,在西瓜、番茄、番椒、青花菜等蔬果的育種,成果斐然。

對產業界來說,收成好不好?品質棒不棒? 品種的選擇是關鍵因素,因此分子輔助育種是幫助選好種的重要方法;林彥蓉表示傳統人工授粉的雜交選育過程中,輔以分子基因型的快篩,在子代中精準挑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基因,因此,大幅提升育種的選拔效率,除可縮短育種時程,並可聚合數個優良的性狀,達到精準育種的目標。此育種過程,沒有用到基因轉殖的技術,因此並非基改作物,無安全的疑慮。

胡凱康説,基因型快篩是關鍵的技術,臺灣大學農藝系育種團隊首先以電泳的分析方式來基因型,進以自動化、高通量的基因型分析,可以於4小時內,完成96個樣品的96個基因型檢測,大幅促進選拔的效率。此自動化、高通量的基因型檢測平台,在臺灣是創舉,為臺灣的育種注入新策略。

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表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下、永續農業目標下以及多樣化的農產品需求,新品種育種需朝抗旱、抗澇、耐高溫、抗蟲、抗病、具有特殊價值的性狀等等,如何提高育種效率是關鍵。在農委會科技處前瞻規劃,農友種苗公司和臺大育種團隊共同執行計畫,可窺見分子輔助育種技術將可以達成此目標,促進臺灣種苗產業升級、提昇其國際競爭力,邁向韌性的農業。

這項分子輔助育種團隊研究成果,除了幫助臺灣種苗產業國際競爭力之外,其研究成果也相當受到學術界的重視,研究團隊以Subtropical adaptation of a temperate plant (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utilizes non-vernalization-responsive QTLs為題的論文,重要的發現是找到新的適應於亞熱帶環境的始球期基因,已由 Scientific Reports刊登在今天出刊的期刊,這個期刊是由Nature Publish Group發行,具高度影響力。更重要的貢獻是開啟同為蕓薹屬的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芥藍等蔬菜的分子育種,後續可以以分子輔助育種或是基因編輯來欲成不同始球期或開花時間的新品種,以調節產期。經由文章的發表,也顯示這項研究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建立了典型的產官學合作模式,也就是-產(農業界提出問題)、官(農委會和科技部出研究經費)、學(解決問題),是一個生物經濟很好的發展模式。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