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生農學院主辦第16場臺大跨領域學術交流會。為促進各學術領域之交流,積極推動各院跨領域交流會,由生農學院主辦第16場「臺灣大學跨領域交流會」,於1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下午5時10分假校總區獸醫系三館演講廳舉行。
為促進各學術領域之交流,積極推動各院跨領域交流會,由生農學院主辦第16場「臺灣大學跨領域交流會」,於1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下午5時10分假校總區獸醫系三館演講廳舉行。
本次交流會由生農學院盧虎生院長邀請校級主管、各院院長、師長、同仁等近百人與會,交流會首先由郭大維代理校長及盧虎生院長致開幕辭,為此次交流會揭開序幕。
生農學院安排四個跨領域主題演講,分別由動物科學技術系丁詩同教授、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系沈偉強教授、食品科技研究所沈立言教授、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童慶斌教授分別就自身研究或主題進行演說。
丁詩同教授以「代謝疾病的動物研究模式」為主題,丁教授的研究與肥胖的控制有關,以動物為模型,並說明DHA(Docosahexaenoic acid)怎麼藉由SAA(serum amyloid protein A)降低脂肪堆積。希望發展以多元技術投入的智慧牧場(豬與牛),並期待有以下之跨領域的合作:人工智慧AI應用在育種、區塊鏈技術用在種畜登錄、各式監測器的系統整合改善畜牧生產、畜產品的健全產銷。
沈偉強教授的講題為「植物醫學與食品安全」,傳統農業單一領域的學習及訓練模式,無法涵蓋田間作物種植與不同面向的健康議題,因此跨領域整合的「植物醫學」,成為新興且重要的學門。
臺灣大學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於100學年(2011.8.1) 正式成立,為全亞洲第一個「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及臺大生農學院第一個跨領域整合的碩士學位學程,學程目標為強化疫病蟲害整合科技,包括重要植物疫病蟲害診斷新技術與綜合防治新方法之研發,融入現行作物生產栽培管理體系,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危機的挑戰,確保作物生產的穩定,並培育學術與應用兼備的植物醫學專業人才,有效進行作物生產的源頭管理,為農業生產、食品安全及國人健康把關。
沈立言教授的講題為「分享中醫藥食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中醫藥第一本重要典籍《黃帝內經》早已提出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的概念,即食物是人類最好的藥物。
中醫藥食療也早已融入我們日常生活飲食中,例如人蔘雞湯是一道非常好的食療方,它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其他如天麻魚頭、甘麥大棗湯也具有抗憂鬱效果,可以達到調節情緒及紓壓的功效。希望藉由均衡飲食及正確使用中醫藥食療方以達到養生保健之道,創造快樂幸福的人生!
童慶斌教授以「跨領域氣候風險評估與調適知識服務」為主題,提出氣候變遷可能使天氣更為極端,帶來更高的風險,因此,必須合理評估氣候風險,並提出適當的調適行動計畫。
氣候調適六步驟包括(一)界定問題與設定目標、(二)分析與評估現況風險、(三)分析與評估未來風險、(四)界定與評估未來風險、(五)規劃與執行調適路徑、(六)監督與修正調適路徑。氣候變遷研究、氣候調適治理、公私部門氣候風險溝通等所需資料、資訊、知識、與工具均相當龐大,若能有很好的數位基礎建設,設立服務交流平臺,將可協助氣候變遷調適工作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講結束大合照後,盧院長邀請與會人員於獸醫系三館一樓廣場交流餐敘,享用茶葉大餐。在輕鬆交流餐會中大家繼續就相關議題邊吃邊聊,相談甚歡,進行意見的交流,期待透過各院跨領域的交流及合作,產出更多元創新的研究成果及合作。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