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張代理校長與獲獎老師合影
致詞代表周素卿老師
「國立臺灣大學106年慶祝教師節、歡送卸任主管暨退休人員茶會」9月28日於第一會議室舉行頒獎典禮,表揚功績卓著受獎教師。張代理校長感謝老師們辛勤、無私地為臺灣大學奉獻了一輩子,認為大學最重要的主軸不是好的建築物,並不是良善的設備,而是要有思想,要有長期在這裡無私為大家,願意做真正奉獻的老師。
張慶瑞代理校長致詞全文
校內的主管,還有今天所有在教師節這個重大的時刻來接受學校所有的、各類的服務獎項:教學服務、研究傑出、還有社會服務,以及大家辛勤為臺灣大學無私地貢獻了一輩子青春的各位老師,今天辛苦了。
學校在這個時間點能夠獻上對各位老師的感謝跟祝福,其實絕對不足以表達跟感謝各位無私的奉獻。其實我一直認為大學最重要的主軸並不是好的建築物,並不是尖端的設備,而是要有思想、要有長期在這裡無私為大家,願意做真正奉獻的老師。很多年前有人跟我說,大學要辦得好,要有好的行政主管,我常常跟他們講,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偉大的師資,是不太可能有傑出的大學的。我覺得我小時候會崇拜進入大學,是因為聽到大學裡面偉大的老師的名字,讓我們在國中、高中的時候嚮往進入這個大學。
臺灣大學在過去的歷史中,為甚麼一直能夠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召喚著最傑出的學生,不管是各個領域,絕對不是因為他有好看的建築物,絕對不是因為臺灣大學四個字,而是因為有今天在這裡奉獻了他一輩子生命的各位老師,才能夠持續地召喚年輕人,不斷的希望投入臺灣大學,希望進入臺灣大學,所以我真正要在這裡代表臺灣大學再度感謝各位,奉獻了您的青春,奉獻了您的時間給臺灣大學,也給我們未來年輕的下一代崇拜的對象跟希望進入的區塊,您的研究區域,您其實是代表了臺灣在您這一塊重大的一個象徵,所以我們才能夠不斷的吸引最好的年輕人進入。
從今年開始,尤其是退休的教授,立刻會受到年金改革的影響,現實上立刻就起了變化。不過我想各位奉獻一輩子,大概也不是為了這些東西,可是還是要跟各位道歉。這個雖然不是校長的責任,可是還是要代表所有的政府單位向各位致上深深的歉意,這個我也希望各位退休的教授,在退休之後能夠常常回到臺灣大學,常常回到臺灣大學看看您們的親朋好友、以前在校內的同事,也多常回來看看未來的學生。我認為臺灣大學在各位的支持底下,一定還會繼續帶領臺灣走向更光明的未來,感謝大家,謝謝。
周素卿老師致詞全文
張校長、各位師長、以及在學術行政上一路支持與協助我的劉緒宗院長,大家早:
今天非常榮幸可以代表各位受獎的師長致詞,雖然站在講台上分享一些想法是作為教師的你我日常生活的常規,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因為專業的付出與實踐而獲得肯定,必然會有一些悸動與感觸,讓我就用這些想法當作今天分享的內容,並容許我用「以學生為師、以社會為度」作為註腳,我用「註腳」、而不是「標題」是有用意的,因為是用來詮釋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也希望能夠引發大家的共鳴與意見的交流。
「學生」是教師這個行業、或說這個志業最艱難的功課與最大的挑戰,特別是在一流學府的臺灣大學。教師的艱難的功課,最直接的就呈顯在日常的教學與指導活動中,大多數的同學不會因為你認真教學,就給予你肯定與同情票,你要讓他們眼睛閃出和他們智力同等的亮光,需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準備與能力,我們不用等期中的教學意見與期末的教學評鑑,其實在每一週同學的出席率、以及他們的表情與目光中,已經清清楚楚收到自己的教學評鑑。而出現在光譜另一端的學生,數量遠遠超過你我的認知,或因為缺乏學習的興趣、找不到人生的目標、或是適應的困難等種種因素,讓我們教學的效能與知識的傳承打了折扣,但更關鍵的是讓我們的教育投資失了隼頭,今天許多獲獎的師長,就是因為你們傑出的教學表現,也獲得這個部分學生的肯定,非常恭喜你們。
但是,在我們的校園裡,挑戰權威、質疑主流、推翻慣習是臺大跨世代的「流行」文化、也是部分臺大學生的DNA,這是課室之外最讓人(特別是校長)頭痛、也難搞定的功課,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也需要終身學習,學習和我們的前輩師長一樣用開放、包容與尊重的態度和學生對話,學習感受與忍受他們對時代與社會議題如刺蝟般的敏感度。但我們最好不要質疑他們的堅持與耐力,而願意陪這他們一起成長,用他們的眼界與語言,成就公共參與、甚或社會改造的任務。
就這個部分而言,紹興學程的同學,是我這六年來的老師,也是我反思都市研究專業,敦促自己從單純的研究者,轉型成為實踐者的機緣,而這個機緣也僅僅只是回應自己青春年少踏入臺大校園時期的探索與追尋。我仍然清楚地記得國中二年級獲得全國科展佳作後,老師帶我們來臺大,椰林大道給我的震撼,宜蘭鄉下孕育的反骨與韌性、養鴨中心的實驗探索、各學科老師殷切嚴格的澆灌、美術音樂與體育老師們潤澤…、彷彿在這裡可以得到延續與擴展,立志當臺大教授是兒時的夢想,當時,並沒有「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精神」的豪情,而現在也沒有這等的能力,臺大之路之於我個人是一個轉型的介面,由於草根民主也是那個時代的潮流與社會次序重建的動力,但是從服務性社團學習到的沈默、而非喧囂式的「社會服務及實踐」一直以來就是鋪陳在我個人學習、及之後教學與研究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大學之路。
這個獎項,給了你、我更艱難的功課,「教」與「學」在這個新世代已經需要重新被定義,大學的角色與功能也面臨重新界定與再造的挑戰,當我們昭告學生他們的學習是花了多少納稅人的貢獻,而鼓勵他們要認真學習的時候,為人師表的我們,也需要以此為念,並思考如何以社會為度,重新界定與調整我們教學與研究的日常實踐。因為世界的面貌與轉變已經如此快速與劇烈,不論是氣候變遷、高齡少子化、網路與智慧科技發展、產業轉型、青年失業、環境與空氣污染、社會正義、…等等複雜棘手與深具挑戰的問題,我們的教學、研究與服務,已經不得不然、也自自然然必須跟社會與環境的脈動結合在一起。在英國,1990年代末期就開始倡議University Public Engagement,現在英美與歐陸的大學獲得很多的迴響,世界排名第一的牛津大學每年也會頒發Vice Chancellors’ Public Engagement Research Awards,社會參與及投入,是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以及呈顯大學社會影響力的根本任務。
最後,感謝臺大給予我和年輕人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機會,每天早上,不論是騎腳踏車或開車進入校園,我都會觀察騎腳踏車的學生,從他們騎車桀傲不拘的英姿,以及臉頰上所流露笑容與喜悅,從新整備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感謝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的朋友,在我從事民間參與流域治理研究的過程,讓我有機會和民間社團一起敦促水利署佈建出相對開放的民眾參與及透明化的水環境治理的機制,感謝參與教育部智慧生活創新創業特色大學所有的伙伴,我們間接促成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全面推動。
校門對我而言,是一個保留象牙塔深靜定的學術探索、以及從社會實驗室找尋變動轉型之道的伐門,進入校門,是我最大的喜樂來源,回到學校才讓我有機會獲得教師最樂於得到的回饋,也就是學生對師恩的古典情懷,以之和大家分享,敬祝大家教師節快樂!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