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7月16日,在海拔高度5,250米的阿里觀測點基座工地前,臺大學長學弟合影留念。畫面左起為臺大團隊黃國斌、孫維新教授、史丹福大學郭兆林教授,以及臺大學生曾宇翰,背景為重力波觀測設施即將置放的觀測基柱。
領導美國BICEP3團隊(包括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的史丹福大學教授郭兆林,1994年畢業自臺大物理系。BICEP系列實驗除了長年在南極偵測原初重力波,現在郭教授也帶領美國史丹福團隊,另外與大陸中科院高能所張新民教授主持的團隊展開合作,希望在西藏高原的阿里地區,找到一塊條件像南極一樣極乾燥,觀測條件優越且後勤支援更為便捷之處進行觀測,除了收集北天資料,也有希望可確認或與南極點同時觀測到原初重力波。
7月16日,阿里計劃探勘團隊人員經歷了漫長旅途,抵達位於海拔5,250公尺高的阿里一號觀測點,該地已經開始建置重力波偵測設施,進行計畫第一期的探索。團隊成員為了尋找高原上更佳地點,作為下一階段高頻率儀器的設置場域,已經前進到環境更艱苦的高峰5,950米之處進行探勘,未來希望能在6,000米的海拔高度,打造世界最高的專業天文觀測設施!
在臺灣方面,該計劃由郭教授邀集臺大孫維新教授、梁次震中心陳丕燊教授和吳俊輝教授參加。其中,孫維新教授(目前同時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在青藏高原工作近10年,建立光學望遠鏡天文台及教育推廣展示,在阿里計劃後續的探勘和建設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臺大團隊指出,緊接在宇宙大霹靂之後的暴漲,會產生強烈的重力波,在宇宙中擴散,稱為「原初重力波」,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次年就預測重力波的存在。相較於去年發現的黑洞重力波,號稱宇宙學研究聖杯的「原初重力波」,卻杳無音訊。2014年美國BICEP團隊發表南極觀測到重力波,舉世震撼,雖然後來證實為宇宙前景,然而學界公認該團隊研究為世界最精準的量測,可說原初重力波就在轉角處了。
學長帶學弟
此次高原探勘行旅,臺大物理系學生曾宇翰也隨同參加,讓臺大年輕學子可以第一手參與世界級計畫,「學長帶學弟」亦是佳話一則。臺大近幾年能一路走來加入這重要而嶄新的科學計畫,要歸功楊泮池前校長自2014年的全力相挺,提供精神與實質上的重大支持。在全世界天文學家競逐原初重力波的聖杯之際,協力尋找最佳的科研環境,研發與建設大型觀測設備,試圖抓住這個飄盪在宇宙中138億年之久的「大霹靂的回音」!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