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由臺灣大學文學院陳弱水院長與頭目家長子羅俊傑先生代表結拜,並由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及臺灣大學郭鴻基教務長共同見證,最後以排灣族人的傳統圍舞慶祝作結。
與會貴賓合影。
人類系師生於臺大校門口夾道歡迎。
郭鴻基教務長贈送望嘉部落獎杯。
排灣族人傳統圍舞全景。
在眾人的盼望下由望嘉部落頭目家長子羅俊傑和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陳弱水代表雙方,透過傳統的結拜儀式,在文化部長鄭麗君和臺灣大學教務長郭鴻基見證下,終於結拜為手足了。
去年9月,臺大人類學博物館以婚姻結盟的方式,重建博物館國寶文物與源鄉佳平部落的連結關係。今年10月15日,人類學博物館將再與排灣族望嘉部落合作,以傳統排灣族結拜儀式( masasan siruvetje ),進一步推展博物館藏品與源鄉社群間的動態連結。
今年結拜儀式的主角是排灣族 Aluvuan社(望嘉舊社,現今春日鄉歸崇舊社)佳邏夫岸(Tjaluvuan) 頭目家雙面祖先像石雕柱,這件雙面祖先像石雕柱的男祖先吉福祿萬 ( Tjivuluwan )、女祖先玖柏蘭恩( Djupelan )皆頭戴羽狀帽飾,雙手平舉置於胸前,細腰上配戴有紋飾腰帶,而且雙膝和腳踝關節處刻有平行線條狀紋飾,去年(2015年)與佳平部落的四面木雕祖靈柱同時經文資局審查通過指定為國寶。
這件藏品由臺北帝國大學移川子之藏教授1929年至當地田野調查時採集入藏,當時獲得望嘉(彭葛里)部落佳邏夫岸家女頭目玖柏蘭恩( Djupelan )和官府同意後,自早已遷出棄置的Aluvuan社(望嘉舊社,現今春日鄉歸崇舊社)移至博物館,而族人從此未再見過祖先石雕像,相關記憶也逐漸流失。
今年度臺大人類學博物館老師及同仁至屏東進行部落訪談時,望嘉部落族人表達強烈期待,希望將祖靈迎回部落,尋回失落的記憶和強化部落認同。館方與部落進行密集討論後,決定由部落重新複製雙面祖先像石雕柱並迎回祖靈,而原件國寶文物留在館內長久維護保存。望嘉部落頭目家-嘉魯禮發.魯飛禮飛家團將與臺灣大學透過傳統排灣結拜儀式,締結親密的夥伴關係;雙方分別由臺灣大學文學院陳弱水院長與頭目家長子羅俊傑先生代表結拜,並由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及臺灣大學郭鴻基教務長共同見證,最後以排灣族人的傳統圍舞慶祝作結。
當現今歐美博物館絕大部分都還在為類似的殖民藏品爭議尋找出路,並爭論文物歸還議題時,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在2015年即以聯姻結盟的方式,重建博物館藏品與原住民部落的連結關係,今年再度由部落主動規劃提出結拜儀式,建立長期盟約。如此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活動確立了博物館與原住民的新夥伴關係,不僅引起歐美各大博物館的矚目,亦象徵博物館與部落之間多元合作互動發展的可能性。
很多精彩的報導請參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015001988-260405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20161015/968575/…
http://udn.com/news/story/9/2025283
http://news.pts.org.tw/article/337845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610150117-1.aspx…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857265
期間:2016年10月15日
地點: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主辦單位:屏東縣來義鄉嘉魯禮發.魯飛禮飛家團傳承文化發展協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協辦單位:屏東縣來義鄉公所(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屏東縣來義鄉望嘉社區發展協會、立法委員高金素梅服務處、屏東縣來義鄉鳩浙恩澇文教協會、屏東縣議會潘正義議員服務處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部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
創設於1928年,收藏承接自臺北帝國大學時代「土俗人種學講座」標本室的收藏。由教學與研究為主的小型專業人類學博物館,轉型為對社會大眾開放兼具社會教育使命的大學博物館。
地點:羅斯福路四段1號 (臺灣大學內)
電話:(02)3366- 4996
開館時間:
Mon: 10:00 am - 4:00 pm
Wed-Fri: 10:00 am - 4:00 pm
Sat-Sun: 9:00 am - 5:00 pm
(每周二與國定假日休館)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