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生傳系林鈺珊同學致詞表示,回饋社會、享受還有能力付出的快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才是付出的初衷。
林鈺珊同學自大一即開始參與原住民社區服務,與臺大夥伴創立「IC部落社」,以數位平台跨越空間距離延續情感並陪伴學習,並長時間旅居部落,建立長久友好關係;此外,以所學農業專長規劃「社區支持型農業」,協助部落發展地方產業。
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生傳系林鈺珊同學代表致詞
校長、副校長、各位與會貴賓及同學 大家好:
很榮幸代表本屆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獲獎同學致詞,感謝學校的肯定,我相信在臺大還有更多默默耕耘、共同為社會付出的人,別因為沒有看見,便忽視、否定他們的努力。感謝我的父母給我自由發揮的空間,也感謝一路上與我一起努力的夥伴,不論是社團、手作步道、志工單位還是排球明星賽,沒有你們,我不可能一個人完成這些。「Mali mali」!
Mali mali 是排灣族語「謝謝」的意思。是的,我陪伴的部落國小來自於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口社國小,一個以直笛隊聞名的山中小學。
小時候,國文課文稱頌社會中當仁不讓的無名小卒與勇士們,提醒我們「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當時老想著長大後要做個名人的我,一點也不懂課文所要傳達的意義,也不明白劉備當時對阿斗說這句話的用意何在。長大後,我才發現,這些選擇付出的人們,他們最終的目的本來就不是期待獲得回報,我想,回饋社會、享受還有能力付出的快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才是這些人付出的初衷吧。
那麼,我的初衷又是什麼?
記得高中導師在期末給我的評語是:擇善固執。現在回首我的學生生涯,因為貪心,充滿了各種堅持與固執,我的老師似乎有著預知未來的能力。
記得前些日子,總有些文章、新聞報導針對「服務性社團」提出批評及反思,我想我很幸運,來到一個和樂的部落,寬容的接納這群來自臺北的大學生。彷彿一張白紙般,空白且謹慎的記錄眼前所見的這一切,原來在這塊土地的最南端有這麼一群人,過著和我們極為不一樣的生活。這裡的孩子學習族語,擔任紫斑蝶標放志工;熱愛社團活動課及體育、律動課程,我是多麼羨慕這群快樂學習的孩子。
「你們還會再來嗎?」當營隊活動即將結束時,原本帶有些防備之心的小孩,直到最後一天終於敞開心胸;然而,卻是離別之時。對我來說,在成長的過程中,分離的場合並不多見;但是這群小朋友在國小的年紀,就開始學習一次又一次的再見。當時我便下定決心,再見就一定會再見面。每一次的歸隊,我都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看不同的高度風景如何,獲得不同程度的體會。曾經誇下豪語說要改變部落,但是有些長久存在的問題我實在無能為力。於是,從最初的「改變」,退一步變成「陪伴」及「傾聽」。只要我有能力,不論是生涯規劃的困擾、還是全中運的加油打氣,我都不會缺席。時光飛逝,當時小學六年級的小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個可以獨立的高三學生。
在部落的這六年,真的讓我學到許多,學會付出、學會接受、學會面對離別、學會堅持下去。也因此讓我開始關注原住民的議題。回到都市後我才發現,這個社會、或是我的親友們對原住民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偏見及刻板印象。我是多麼希望在我身邊的人,對於不同族群的人們,能夠給予尊重、了解,彼此之間不應該產生任何子虛烏有的對立及衝突。
今年畢業典禮致詞時,校長以熊米屋為例,希望我們能夠結合所學專業,實踐服務與利他的精神,貢獻國家與社會。於是,在研究主題訂定上,我選擇將原住民與農業結合,來到了南投縣仁愛鄉眉溪部落的綠生農場。近日臺灣千里步道協會也和暨南大學及眉溪部落合作,即將於月底開始進行人止關古道手作步道的修復。我們都非常樂見多方資源能夠整合。
在田野調查的兩個月裡,也接觸到許多積極參與部落事務的族人。研究尚未結束,有幾位部落青年卻已讓我敬佩不已。一位部落青年表示,在「服務」這條路上,希望大家都能回到自己的社區。他提到,回部落這幾年,來來去去也遇過許多大學生團隊,很多人常自豪的提起自己在各地的培力經歷,卻沒有一個是自己的家鄉。
我們總是聽到許多地區因人口老化、外移而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困境,這些在外地具有專業能力的人們何不回到自己的社區?於是,當有團隊來到部落服務時,不提任何的深耕,有一次經驗就好。「第一次來我歡迎你,第二次來我當你是探望朋友,第三次來我就要趕你回去了」。這樣的想法使我震驚,彷彿也看見我的老家─宜蘭的農村正向我招手。
回顧這六年,電腦容量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文件、照片及影片都與部落、農業有關,我想未來,會繼續相關。
最後勉勵各位:莫忘初衷,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