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全球健康發展趨勢論壇:
台灣 挪威 英國及非洲等地專家學者齊聚公衛學院切磋實務與理論

更新日期:104年6月25日

圖1:公衛學院陳院長與四位講者、非洲衛生官員、屏東基督教醫院余院長等專家學者合影。圖2:當日聽講觀眾人數眾多圖3:在學國際博士生提問討論

公衛學院陳院長與四位講者、非洲衛生官員、屏東基督教醫院余院長等專家學者合影。

當日聽講觀眾人數眾多

在學國際博士生提問討論

全球健康發展趨勢論壇 (The changing landscape in global health: The role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於 5 月 2 日下午順利落幕,備受演講者和參與者肯定。本次論壇由衛生福利部、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國際挪威路加組織共同主辦,由臺大流預所林先和教授與屏東基督教醫院余廣亮院長擔任主持人及引言人,並邀請英國與挪威共 4 位國際衛生學者分享對永續發展和全球衛生工作的見解與趨勢分析。內容針對科技、教育與研究等面向,探討國際衛生工作中的理論與實務。當日超過 65 位來自各大專院校、疾病管制局與醫療院所同仁共襄盛舉,在演講過程中互動良好,問答討論相當熱絡。

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教授於開場致詞中首先歡迎來自英國與挪威的講者,並介紹來自南部非洲地區國家(包含坦尚尼亞、尚比亞、史瓦濟蘭、辛巴威)參與活動的衛生官員。陳院長表示臺大公衛系在國際衛生的訓練與養成不遺餘力,已有多位同學前往馬拉威實習。此外,臺大公衛學院為提升其教育品質,積極籌備參與美國公共衛生教育委員會 (Council on Education for Public Health, CEPH) 公共衛生教育評鑑,與國際制度與教育水準接軌。國際路加組織(Luke International, LIN)挪威總部常務董事雷禾德牧師(Reverend Hans-Tore Leithe)代表該組織,表達對於與公衛學院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感到非常高興。屏東基督教醫院余廣亮院長對於本次論壇能在臺大公衛學院舉行,表示感謝之意。此次論壇邀請的講者皆是與屏東基督教醫院和 LIN 有合作或是擔任技術指導的學者。以下針對4場演講內容稍做介紹。

第一位講者 Dr. Anthony Harries 是國際防治肺結核和肺病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The Union)研究部門主任,也是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的榮譽教授。他在非洲田野經驗超過二十年,著作包含上百篇關於愛滋病、肺結核和熱帶疾病的研究。Dr. Harries 以在馬拉威推行肺結核與愛滋病防治計畫的經驗為例,強調將數據轉換成資訊的重要性。演講中展示了如何建立簡單且明確的資料收集工具,善用世代分析追蹤疾病治療計畫以得知治療計畫是否執行正確並達到成效。最後,Dr. Harries 也提及衛生資訊系統電子化將是未來不可忽視的趨勢,特別是在慢性病盛行率亦趨增加的醫療環境下,如何從紙本順利轉移到電子系統,並保全資料品質與資料的真實性,是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

第二位講者 Dr. John O’ Donoghue 是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也是該校全球 e 化衛生中心(Global E-Health Unit)副主任。他具備電腦工程背景,致力於全球衛生資訊的創新發展與研究。近年隨著平板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化發展出的新興領域mHealth,是利用移動式通訊設備,提升衛生資訊彙整的各項技術與應用。Dr. O’Donoghue 引導聽眾更深入的了解 mHealth 究竟是什麼,以及 mHealth 在過國際衛生的場域中扮演的角色。一般人想到mHealth的運用都會馬上聯想到APP程式的開發,但其實那只是冰山一角,mHealth 還涵括了醫療電子化(eHealth及Digital Health)系統的導入、資料庫建構與維護、大數據的分析運用以及雲端系統的使用。此外,除了技術層面外,組織管理與跨領域合作更是重要的一環。

以下 2 位挪威教授分別就理論與實務層面討論「研究」推行在國際衛生領域的作用。Prof. Gunnar Bjune是挪威奧斯陸大學醫學與社會學院(University of Oslo,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Society)的榮譽教授,擔任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多個技術團隊的團長或是成員,在伊索匹亞、蘇丹、南非等國有多年的研究及計畫發展經驗。Dr. Bjune 介紹執行國際衛生計畫經歷的循環:規劃策略、實作、評估、建構理論。在國際衛生計畫中常用的理論架構有邏輯框架方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計畫前評估則可使用 SWOT 分析模型。Dr. Bjune 在演講最後提出針對疫苗研發「全球化的國際政權」理論,倡導打破國家界線與超越各國政府的組織,讓該組織引導確保疫苗的生產與供應。該理論也可運用在國際衛生計畫實務研究上,透過跨政府及高等教育學府的橋樑組織媒合,結合政府對資訊與教育學府對研究的需求,創造雙贏。

Prof. Sven Hinderaker 以指導學生進行國際衛生研究為案例,探討田野經驗的重要性。Dr. Hinderaker是挪威博根大學國際衛生學院(University of Bergen, Department of Global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教授,專長為肺結核治療與防治、婦幼衛生以及發展中國家研究能力建構,在坦尚尼亞有超過十年的臨床與研究經驗。在指導學生進行碩士研究的過程中,Dr. Hinderaker 曾面臨過幾項挑戰。首先,一個位於吉爾吉斯進行肺結核治療不良藥物反應的研究,以及於馬利共和國執行關於產婦死亡率的研究調查,因為語言隔閡,他只能運用學生回報的訊息做分析,無法更進一步聯繫當地的機構或是取得第一手資料。另外,因為沒有將決策層級的人員納入研究團隊中,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遇到較多阻撓。此外,一個在巴勒斯坦進行的研究計畫,也因當地沒有倫理委員會的機制,必須優先建立臨時倫理委員會,才能開始進行研究。

公衛學院學生在星期六特地前來聽講

全球健康發展趨勢論壇順利落幕,4 位講者對於台下學生於假日仍然前來參與論壇,並且熱絡的發問及討論感到印象深刻。他們表示此次台灣行,見識到台灣醫療的發展與運用資訊系的整合潛力,盼未來在教育訓練、研究與國際衛生計畫上有更多交流合作。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