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臺大與香港城市大學跨國研究團隊合影。
(1a) 西北太平洋颱風破壞潛力(Typhoon Destructive Potential)逐年下降趨勢。
(1b) 西北太平洋颱風強度逐年上升趨勢。
(1c) 西北太平洋颱風個數逐年明顯下降趨勢。
海洋變暖不一定導致颱風破壞潛力增加,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林依依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學陳仲良教授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深入探索其原因。在一般的認知裡,人們常常認為海洋變暖會導致颱風破壞潛力增加,但是在最近 20 年中,西北太平洋觀測的結果卻與此恰恰相反,雖然近年海洋變暖,但颱風破壞潛力卻逐年下降 (圖1a)。由於颱風的破壞潛力並不是只受到海洋的影響,雖然近年海洋變暖,颱風強度略為增加 (圖1b),但是影響颱風破壞潛力還有另外兩個重要因子,即颱風個數及颱風生命期。林與陳的研究發現,近 20 年來颱風形成個數顯著下降 (圖1c),同時生命期顯著縮短。由於颱風破壞潛力是由三個因素共同影響,而颱風個數下降及生命期變短產生的負貢獻遠超過颱風強度變強的正貢獻, 因此造成近 20 年來的颱風破壞潛力逐年降低,至於為何颱風生命期變短和颱風個數下降,林與陳發現該現象與不利的大氣環境有關。總的來說,雖然海洋條件變得較有利颱風強度增強,但是大氣環境變得不利颱風的生命期及個數增加,所以近 20 年來的颱風破壞潛力逐年降低。同時,在全球暖化的情境下,他們也發現類似的現象。透過分析 NOAA 高解析度氣候模式所模擬 simulate 出的全球暖化情境下之颱風資料,他們發現在全球暖化之下,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破壞潛力降低了 15%,其主要原因也與近 20 年來的分析結果類似,即雖然在全球暖化之下,颱風強度略為增加,但是颱風個數更顯著的減少,使其負貢獻遠大於颱風強度增加的正貢獻,因此在西北太平洋的破壞潛力於全球暖化情境下降低了 15%。
引用:
I-I Lin* and Johnny Chan, Recent Decrease in Typhoon Destructive Potential and Global Warming Implic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in press, 2015
* corresponding email: iilin@as.ntu.edu.tw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