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賀第1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58屆學術獎獲獎人本校獲獎教授

更新日期:104年1月21日

圖1:第 18 屆國家講座暨第 58 屆學術獎頒獎,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8 名,學術獎 12 名。本校榮獲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數學及自然科學陳榮凱、生物及醫農科學莊立民;學術獎獲獎人:人文及藝術鄭毓瑜、社會科學葉素玲心理學、數學及自然科學林金全。圖2:第 18 屆國家講座暨第 58 屆學術獎頒獎,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8 名,學術獎 12 名。本校榮獲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數學及自然科學陳榮凱、生物及醫農科學莊立民;學術獎獲獎人:人文及藝術鄭毓瑜、社會科學葉素玲心理學、數學及自然科學林金全。

第 18 屆國家講座暨第 58 屆學術獎頒獎,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8 名,學術獎 12 名。本校榮獲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數學及自然科學陳榮凱、生物及醫農科學莊立民;學術獎獲獎人:人文及藝術鄭毓瑜、社會科學葉素玲心理學、數學及自然科學林金全。

第 18 屆國家講座暨第 58 屆學術獎頒獎,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8 名,學術獎 12 名。本校榮獲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數學及自然科學陳榮凱、生物及醫農科學莊立民;學術獎獲獎人:人文及藝術鄭毓瑜、社會科學葉素玲心理學、數學及自然科學林金全。

第 18 屆國家講座暨第 58 屆學術獎頒獎,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8 名,學術獎 12 名。本校榮獲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數學及自然科學陳榮凱、生物及醫農科學莊立民;學術獎獲獎人:人文及藝術鄭毓瑜、社會科學葉素玲心理學、數學及自然科學林金全。各獲獎人獲獎理由全文詳網頁:
頒獎典禮由馬英九總統及行政院毛治國院長擔任頒獎人。馬總統在致詞時指出,面對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之務,是推動高等教育創新及培育具國際移動力的青年學子。因此教育部應持續提升大學研發能量,積極培育學生全球移動力。在教育創新方面,教育部正積極推動國內績優大學與外國知名大學合作,引進國際課程、師資等教育資源,進行標竿學習提升教研品質或「臺灣人才躍昇計畫」,延攬國際一流人才留任國內。另外,MOOCs 翻轉教育的創新教學及相關國際化措施,均能使高等教育更具競爭力。總統贊許獲獎人為學術研究的典範,可帶領並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學術研究行列,帶動社會與國家進步的力量,使我們的國家永續經營、不斷發展。
國家講座及學術獎分置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等 5 類科。國家講座設置期限為 3 年,除由學校配合提供該講座主持人所需之資源外,教育部每年獎助每位主持人新臺幣 100 萬元(包括講座主持人個人獎金及教學研究經費各 50 萬元),3 年合計新臺幣 300 萬元;學術獎得獎人則獲頒榮譽證書及獎金新臺幣 60 萬元。
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計8名,社會科學類科: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蔡今中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清華大學胡紀如教授及國立臺灣大學陳榮凱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莊立民教授及長庚大學魏福全教授;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交通大學吳重雨教授、國立中山大學黃志青教授及中原大學賴君義教授。
本屆學術獎得獎人共計 12 名,人文及藝術類科:中央研究院胡臺麗研究員及國立臺灣大學鄭毓瑜教授;社會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葉素玲教授及國立政治大學唐揆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林金全教授、中央研究院俞震甫研究員及國立交通大學賴明治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中央研究院唐堂研究員及國立中興大學楊長賢教授;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中興大學林俊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胡潛濱教授及國立交通大學曾煜棋教授。
頒獎典禮中除播放短片介紹得獎人重要學術研究內涵及個人簡介外,並由國家講座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陳榮凱教授及學術獎得獎人國立臺灣大學鄭毓瑜教授分別代表得獎人致詞。
年僅 44 歲、今年最年輕的國家講座主持人陳榮凱教授,參與國際高維代數幾何最深入的探索,他與他的國際合作者研究成果豐富,在國際數學研究占有一席之地。而學術獎得主、國立臺灣大學鄭毓瑜教授,治學極為勤奮,熟諳臺灣中文學界在「國學」與「比較文學」的研究優勢與成果,其學術研究的質與量均甚佳,深受海峽兩岸及國際學界肯定。

第1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數學及自然科學  陳榮凱 (臺灣大學數學系 代數幾何)
獲獎理由:
代數幾何是目前數學研究上最活躍的尖端領域。最核心的問題是高維空間的分類。三十年前日本學派發展出最小模型以分類三維空間因而Mori得到Fields 獎。過去十多年陳榮凱參與國際上高維代數幾何最深入的探索,與他的國際合作者持續獲得普受贊譽的成果。
陳榮凱近年工作特別包括具體三維幾何操作,他今年發表在義大利Pisa期刊(代數幾何研究最重要據點之ㄧ)就是精細分解三維divisorial contractions。他今年也與合作者在德國歷史悠久著名的Crelle期刊發表零Euler特徵Variety精闢見解。他也應邀為Mori生日論文集撰寫“具體化解三維終極奇異點”ㄧ文。陳榮凱與他的師兄Hacon到2011年有十二篇ㄧ系列合作重要論文,Hacon 於2009因代數幾何研究上突破獲美國數學學會Cole 獎。

生物及醫農科學 莊立民 (臺灣大學 內分泌新陳代謝學)
推薦理由:
莊立民教授從事代謝相關疾病之研究達二十餘年,持續開拓與胰島素作用相關的領域,對肥胖、胰島素阻抗性、老化及相關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疾病,貢獻極大。
尤為突出的有下列數項:
1. 在我國孩童之研究,確立6~18歲之學童發生第2型糖尿病之危險因子為肥胖與有糖尿病之家族史,印證熱量過剩與遺傳基因是造成糖類代謝異常之原因。 
2. 由脂肪細胞分化過程基因表現之差異研究與肥胖與代謝異常之基因,其中以APM1基因最有關聯,另又選殖出SORBS1基因,為胰島素訊息傳遞之因子,其核苷酸變異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之異常有關。 
3. 首度證明TCF7L2與FTO為華人第2型糖尿病與肥胖之常見相關基因,此發現頗受重視。 
4. 對老化由細胞層次研究,利用酵母菌之模式闡明其機轉,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雜誌。 
5. 在治療方面,由藥物控制到外科手術治療對代謝症候群之影響及其可能的機轉也有深入的探討,頗為難得。
莊教授除了研究的成果優異以外,在教學方面亦頗傑出,結合基礎與臨床,充分發揮其轉譯醫學相關專長,在國家講座課程的規劃具有前瞻性與實用性,獲獎後若加以發揮,將會為我國培育出高水準的相關醫事人才。由於代謝症候群目前已是國人常見的嚴重健康問題,莊教授的教學將有助於這些疾病的控制,其影響將不可限量。

第58屆學術獎
人文及藝術  鄭毓瑜 (臺灣大學 中國詩學、近現代文學與文化、辭賦研究)
推薦理由:
一、鄭毓瑜教授治學極為勤奮,又能不斷自我精進,學術研究的質與量均甚佳,深受海峽兩岸及國際學界之肯定。代表著作為《六朝情境美學》(1997年,2014年二刷)、《性別與家園──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2000年,2006年大陸簡體字版)、《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2005年)、《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2012年)等四本專書。有單篇論文數十篇,分別刊登或收錄於國內外重要期刊與專書。代表著作經送請三位著名學者專家審查,一致勾選鄭教授的學術成就排名在「前10%以內」、「已達國際水準」,也都給予「極力推薦」的高度肯定。復經「人文及藝術」類科審議小組複審會議的充分討論,獲得全體出席委員的一致推薦。
二、鄭教授熟諳臺灣中文學界在「國學」與「比較文學」的研究優勢與成果,著力於探尋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現代」意識萌發後的古典文學觀念,藉由跨領域的對談與合作,開發出不同領域所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充分展現其創新的企圖與嘗試,乃能為中國文學研究開闢出新視域。三份審查意見分別指出:「四部代表作……能有系統延續其學術研究」、「主要在其研究方法,能深入引述上古至中古期的文論,並擴及思想、文化諸領域,尤其近兩本著作,嘗試與西方文論對話……其思考多能突破傳統中文學門之研究……在學術社群的對話中,既有因應亦能獨出己見」、「其學術成就在同一領域中厥為翹楚」;「對文學理論以及人文思潮的科際整合,作有計劃有系統的研究」、「其剖析思辨的工夫,尤其令人矚目」;“The strength of her work is that she combines a solid command of the Chinese material with a strong grounding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theory.” “She also has done work on ‘correlative thought,' which is a concept well known among Western Sinologists, but not commonly discussed by scholars in Taiwan, Mainland China, or East Asia.”亦可見鄭教授之好學深思、銳意開創,故能成為此一領域極具代表性的學者。
三、由於鄭教授在學術上的傑出成就,歷年獲得國科會研究獎助與研究計畫獎助,並於1998/9-1999/8獲Fulbright Scholar Fellowship及國科會第三十六屆出國研究獎助,2002/8-2005/7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2008/8-2011/7獲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計畫」補助,2008年《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獲臺灣大學傑出專書獎與國科會出版補助,自2009年起獲聘為臺灣大學特聘教授,2013年《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獲國科會出版補助,2013年獲臺灣大學胡適紀念講座。鄭教授在教學上的優秀表現,1997年「古典詩歌美學」課程獲臺大網路教學課程設計優良獎,1999、2000、2001、2007、2009、2010、2011多次獲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2002年更獲得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在學術服務方面,鄭教授於2006年起應邀擔任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執行委員,2008/8-2011/7擔任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2011-2013擔任國科會中文學門召集人,目前擔任科技部人文司諮議委員,並曾多次規劃/主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研習營,擔任國內外多種重要學術期刊的主編或編輯委員。此外,鄭教授曾應邀至日本天理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漢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巴黎第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等校講學、研究、訪問或演講,致力於國際學術交流。誠如審查意見之一所指出:「行政與學術兼顧而能更上一層的學術韌性,在目前的學術圈內厥為優異的典範」,鄭教授能兼顧學術研究、教學與服務,且都有優異的表現,在當前已有卓著之貢獻,未來亦將產生持續之影響。

社會科學 葉素玲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
獲獎理由:
一、葉素玲教授在研究方面屢獲包括國科會(科技部)與臺大在內之肯定與傑出獎項,在視知覺、漢字知覺、注意力多重管道機制、與跨感官訊息整合等項研究成果上面,具有國際知名度,且被認為在若干主題研究上已具有世界一流水準。
二、葉素玲教授在系所開設有關認知及知覺心理學之主要課程,培養眾多出色的研究生,目前皆已分別在國內外教學研究機構作出重要貢獻。
三、葉素玲教授過去以其專業,在國內外居中舉辦重要國際會議,帶動重要科學家之互訪;目前擔任系所主任,更將該一功能拓展到整體心理學領域,貢獻良多。

數學及自然科學 林金全 (臺灣大學化學系 物理化學、分析化學)
推薦理由:
林金全教授自1984年自美返國,任教於臺大化學系。在過去30年的研究生涯專注於物理化學中的反應動態學及分析化學的應用。兩者皆需運用到雷射光源。 多年來林教授在學術上有多項的傑出貢獻,如早期在金屬原子的反應動力學的表現傑出,屢有佳作,並有相當份量的回顧論文。近幾年來在大氣化學中含鹵素化合物的光分解動力學研究,他則應用多種不同儀器的探測方式,獲得不少未曾觀測過的新通道,對了解大氣化學與環境中含鹵素化合物的行為變化助益極大。最近,探討漫遊機制在光分解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一系列醛類與酯類光解的實驗與理論研究,成果亦極為豐碩。 在分析化學方面,林教授從事光譜技術在微量分析上的研究,利用不少自製的分析儀器探討ppm及ppt層級的金屬微量物,發表在高水準期刊。此外,利用自製的漸逝波–腔體震盪吸收光譜儀探討溶液中分子與矽石表面的作用力,生物感應器的設計應用,及單一分子光譜儀的研究也都在他的研究範圍。
林教授從早年的研究主題到近年來的研究內容,不斷地創新與突破,因此研究的範圍與格局相當廣泛且深入。也因這些豐碩的研究成果,他在國際上具有相當的知名度。他曾獲得許多獎項,包含三次的國科會傑出獎,並經常受邀到國際會議中發表成果與受邀舉辦國際會議 — 如2014 到 2016他將舉辦兩個國際會議的子題會議分別在美國及夏威夷,以及一個國際會議在臺灣。
基於林金全教授在學術上的傑出表現,努力不懈,求創新、突破的精神,與具國際的格局與視野。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