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衛預防醫療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11 月 23 日西班牙皇家院士來台參與「伊比利亞—亞洲論壇: 歐洲之眼‧瞭望太平洋」論壇。
文學院「跨文化與跨媒材的轉譯研究」整合型計畫於11月 23 日在文學院二樓會議室舉辦「伊比利亞—亞洲論壇: 歐洲之眼‧瞭望太平洋」, 由來自西班牙的四位學者組成的「太平洋研究團隊」」接力發表主題演講, 長達十小時的論壇與聚會,共計來自 17 個學術單位、10個在職的畢業校友共襄盛舉,活動熱烈,圓滿成功。
此次西班牙太平洋研究團隊的成員為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Juan Gil Fernández, Carlos Martínez Shaw、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Consuelo Varela Bueno與國立遠距教育大學教授 Marina Alfonso Mola組成,他們從2008年開始執行整合型的多年期研究計畫,探討大航海時期,西班牙帝國在太平洋區域的開拓、移民、宣教、貿易… 等殖民事業與影響。過去五年,他們分別造訪智利、日本等太平洋區域國家,今年以台灣作為研究成果發表的完結篇; 時空上從歐洲延展到拉丁美洲,從拉丁美洲到亞洲,從16世紀到 19世紀,一個完整的三個大陸的探勘與呈現,見證西班牙殖民帝國的興衰。
此次「美麗島-福爾摩沙」是他們計畫的結案研究,他們希望將成果和台灣的學者分享與交流。西班牙人在北台灣雖然只有短暫17 年 (1626-1642),後遭荷蘭人擊敗驅逐,然在台灣史和亞洲貿易史的研究上仍然有其重要性,尤其西班牙南部塞維亞市的「印度檔案總館」(AGI),收藏無數的史料、文獻與地圖。
此次太平洋研究團隊來台,由臺大文學院邁頂計畫 —「跨文化與跨媒材的轉譯研究」 整合型計畫團隊與清華大學人社中心共同舉辦論壇。23 日的論壇結集台灣的西班牙籍學者、台灣本國的西語學者、西班牙駐臺單位的主管、比較文學博士生、西語初學者、西語愛好者齊聚一堂。同時,中研院史語所的研究員陳國棟教授、臺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等資深學者也參與論壇,和西國學者交換研究心得。
論壇四場演講學術與趣味兼具,分別是:〈16-17世紀在馬尼拉的中國人〉、〈「我們瘖啞無語」:西班牙人航向太平洋的傳(船)譯者〉、〈西班牙十八世紀的亞洲貿易計畫〉、〈西語世界迷戀的東風/瘋〉,四位學者鞭辟入裡的研究,以西語深入淺出引導,探討最接近台灣的身分、歷史、認同與殖民史的議題,同時圖文並茂,展示16-18 世紀歐洲的皇室與人民對東方與中國的嚮往,尤其絲綢與瓷器的收藏,遍佈諸多皇宮,喚起與會人士的好奇與興趣。四位遠道而來的院士學者也深受我們招待的熱忱感動,止不住知性與友誼的渴望,侃侃而談。
四位院士學者並於24 日早上拜會楊泮池校長,讚賞臺大的校園校風與建築之美,古典與現代兼具,同時對本校簡報中各項計畫的國際化程度嘖嘖稱奇。拜會楊校長之後,四位貴賓至故宮參訪,恰可印證他們的研究裡,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歐洲人的「哈東風」熱潮。 四位院士並於25 日分別至政治大學與輔仁大學與學生演講座談, 亦與兩校校長、副校長會面晤談。25日下午則前往中研院,參訪台史所與拜會王汎森副院長。王副院長為歷史背景,曾於2009年造訪西班牙塞維亞印度檔案館,言談間,彼此有諸多交集。
西班牙四位院士、學者的台灣行,28日在清華大學人社中心的論壇畫下句點,從此以往,也讓他們的太平洋研究有了台灣這個據點。學術活動之外,四位學者也利用空暇,走訪西班牙人命名的「聖薩爾瓦多(和平島)、聖地牙哥(三貂角)和淡水聖多明哥(紅毛城),再現他們的祖先的足跡與身影。此番,歐洲之眼,瞭望太平洋,其心境與眼神不可同日而語,卻滿足了學術與知性的渴望與貢獻。
當期焦點